今年3月,针对公车改革遭遇的难题,民革中央提交了《如何破解公车改革之困局》的提案。针对此提案,国家发改委经与财政部商讨后回复称,目前该委正抓紧启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相关工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促进此项工作加快推进(11月22日《京华时报》)。
事实上,地方层面的公车改革试点一直没少见。专车或者公车没有了,改而使用货币补贴的方式进行,但常常是大发货币补贴的同时,公车数量并未实质减少。真正意义上的公车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一个“钱”字来进行。要不然,自我评价再“成功”的公车改革,对于纳税人来说也基本都是扯淡。为此,公车改革应自严格约束的人大预算始,以同样严格的审计问责与公众监督终。
我们有必要借鉴所谓“国际惯例”,为公车支出设定一个比较合理的金额,然后在提供给人大的预算报告中专门列出,在审议通过后实施,并制定明确的罚则。考虑到一下子削减太多支出的难度,在详细核算现有公车支出的基础上,可以考虑设置一个逐年递减的缓冲期。总而言之一句话,省钱才是硬道理。
事到如今,关于每年的公车支出,公众仍旧得不到一个确切的数字,在预算报告中也得不到清晰反映;倘若在这种情况下搞改革,自然只能是一本糊涂账。公车要想透明起来,首先需要公车支出透明起来,并配合以严格的审计监督与公众监督——管住了钱也就管住了公车腐败的命脉,节省了钱也就实现了公车改革的价值。
重要的是,要将公众看得见的公车支出减少,作为一项严格的预算控制来要求,作为一项严厉的问责依据来考核;至于具体如何去改,其实倒完全可以交由各地政府去各显神通。总之,管住钱、节省钱才是公车改革的终极追求所在。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