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开始,全国开展了“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行动。一个多月来,曝光、关闭上千家违法违规网站,查处大批网络淫秽色情违法案件。事实证明,像举行奥运会那样,在咱们中国,只要真下决心办一件事,哪怕多难,也没有办不了、办不好的。
今天为什么搞这个网络“整治”呢?《人民日报》在一篇报道中说:“互联网低俗之风泛滥,是腐蚀心灵和毁坏社会文明的鸦片,对青少年毒害极大,在任何国家都是不能容许的。”其实不用《人民日报》提示,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
这使我想起一个网络“反黄斗士”———王吉鹏。早在2003年,王吉鹏就写下《网站CEO的下一个称呼———老鸨》一文,大揭网上色情泛滥事实,并点了国内几家著名网站的大名。新华社三名记者江山、许群、郭以格还组成别动队,跑遍20多个省市,写成4700多字的调查报告———《我国互联网上黄毒泛滥,各方强烈要求严打》,连同从网上下载的触目惊心的照片,上报相关机构。可惜,在那以后,网络色情照“色”,虽然听说一些涉“色”事件受到查处,但网上色情的大肆泛滥,并未被遏制,涉“色”著名网站,也没有受到相应制裁。慢慢地,人们的神经几近麻痹,觉得网络宣淫诲淫,像那个大家都知道的小女孩所哭叹的———“很黄很暴力”,已成为不治之症,令人徒唤奈何,谁也拿它没有办法。
我不明白,既然从下到上,大家公认网络色情是“毁坏社会文明的鸦片”,为什么自2003年以来,一直任它不停地“毁坏”呢?截止到今天,五六年时间,它危害了多少青少年?据说,近日这次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行动,“动真格,出重拳,决心之坚,力度之大,措施之猛,前所未有”。好一个“前所未有”!我却认为,这样的“整治”,乃是“前所‘应’有”的!因为如果此前的整治切实“坚”了、“猛”了,就不会有那么多青少年受到腐蚀,也不会有今天的所谓“到了非治理不可的时候”境地。
如果说一个病人被误诊,致使肌体受到极大损害,虽然医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考虑到医学技术和诊疗手段的局限,只要医生不是故意为之,还是情有可原的。同理,如果咱们当年没有认识到网络色情的鸦片作用,或者不具备“动真格,出重拳”的条件,则整治滞后,也合乎逻辑。可是,王吉鹏勇敢揭发了网络CEO们的肆意妄为,新华社三名记者写了充分的调查报告,还有群众的大量举报,事情明摆着,却未见有效整治,那些贩黄CEO照样大摇大摆出头露面,照做令人艳羡的社会风云人物,则十分滑稽。
对于一些危害社会的现象,咱们说过多少次“到了非治理不可的时候了”?难道,六年前,即王吉鹏写揭发网络淫乱文章的2003年,就不是“治理”的适当时机,只有今天才“到了非治理不可的时候”吗?这期间,咱们又重复过多少这样的话?如果此次再不狠狠整治,过上几年,是不是又要说“到了非整治不可的时候了”呢?
我的意思是,咱们不能老用“搞运动”的方式,突击规范社会秩序,突击矫正社会现象。小矛盾,拖久了会变成大矛盾;矛盾越积越多,也越尖锐;矛盾多了、尖锐了,必然难以解决。为什么不事半功倍,把小矛盾果断解决在萌芽状态呢?像著名医生洪昭光教授讲的———没病之时“治未病”,一分不花;小病即治,只花一块钱;病重到“非治不可的时候”,不但要花数万元,还不一定能治好,至少会留下后遗症;病入膏肓,花再多钱,用再大力气,也白搭。
今天的网络整治,已如亡羊补牢;今后,我认为须每天查“牢”,并使之保持坚固不破,才是上策。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