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危机重重,有的时候在有的地方,竟一点也看不到它的影子。尤其是某些官员的所作所为,让人看不出这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他们有什么触动。比如安徽淮南专拨百万巨款,让政府官员到豪华会所公费健身。新华社记者去调查,有人竟解释说这是“出于对领导干部身体和生活的关心”。再比如湖南浏阳广电局长成日泡在酒楼浴场公费吃喝玩乐,账单在网上被公布之后,总算开始查处。媒体最近披露的这些事,值得深思。
平心而论,某些官员的奢侈之风,并不是起始于近日,可谓由来甚久。但是去年一年困扰重重,冰灾雪害,地震山摇。虽说是多难兴邦,毕竟多灾多难从来不是什么让人愉悦之事。加上金融风暴看不见底,作为一个政府官员,不说整天忧国忧民,也应该检点言行,怎么还有心思去吃喝玩乐?怎么还有这样的闲情逸致?退一万步说,吃喝玩乐也就罢了,本来就不能要求每一个官员都是焦裕禄、孔繁森,本来就是鱼龙混杂泥沙掩金,可是当此紧要关头,怎么还有胆量花销公款给自己吃喝玩乐?难道就一点不怕党纪国法?
问题在于某些官员已经习惯于豪华的排场、奢侈的铺张和高档的消费,而且从来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合适。说得直白些,他们已经奢侈成风。从千奇百怪的豪华衙门、竞相攀比的高档轿车,到泛滥成灾的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公费健身乃至公费吃喝嫖赌,哪一样不是屡禁不止?他们也许不是天生就想奢侈,但是一旦屁股坐到那个位置,奢侈立刻就成为其身份地位的象征之一。似乎不那样张牙舞爪,威风八面,他们就不舒服。哪里还有一点劳动人民的本色?哪里还有一点人民公仆的味道?从这个意义说,奢侈就是贪婪的孪生兄弟。
奢侈的官员缺少羞耻感。他们不认为奢侈与贪婪一样,都是人生的一种耻辱。近几年来,不少官员喜欢把“档次”挂在嘴边。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处处讲究“档次”。他们以为这样自己就成了“很有档次的人”。这其实不过是一种追逐名利地位的借口,完全掉包了自律自强的精神内涵。这种“档次”,往往就成为他们享受和消化“糖衣炮弹”的开始。有几个贪官污吏不是从这个“档次”开始伸手的?2009年3月8日《扬子晚报》转发新华社记者的报道说,一名“销售顾问小姐”在介绍淮南澳瑞特豪华会所的时候说:“到这里消费的都是很有档次的人。”这句话说得真清楚。这些“很有档次的人”,当然不会包括打工的农民、下岗的工人,当然不会包括待业的青年、找不着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然而,却包括某些号称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府官员。这种讽刺,在发人一笑之余,谁能不刻骨铭心?
奢侈的官员缺少罪恶感。他们不认为奢侈与贪婪一样,都是对人民的犯罪,尤其是对人民事业的极大犯罪。他们也许并不想做贪官,更不想把不属于自己的钱财放进口袋。但是他们花销公款从来不心疼,奢侈浪费从来不手软,甚至还以为自己已经是廉洁的楷模。这如果不是无知,就是充分利用法律的漏隙,大打“擦边球”。其实,奢侈的官员与贪官污吏之间,不过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区别。贪官污吏是把不属于自己的钱财放进口袋,奢侈的官员则把不属于自己的钱财放进嘴巴,或许还不仅仅是嘴巴。要说区别,如此而已。
说到底,奢侈的官员缺少正义感,缺少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他们与贪官污吏当然有所不同,但造成的危害却并不逊色。2009年2月28日温家宝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政府廉洁是支撑社会稳定的三个顶梁柱。而在这三者当中,政府廉洁尤为重要。”这是肺腑之言。在我看来,奢侈与贪婪是一对孪生兄弟。和贪婪的官员决不是廉洁的官员一样,奢侈的官员同样不可能是廉洁的官员。在认真查处贪腐行为的同时,必须大力整肃奢侈之风,政府廉洁才能真正实现。否则,贪官抓得再多,也是顾此失彼。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