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评论频道>>今日看点

[检察日报]劝君少挖古人墓

时间:2010-01-08 08:57:00  作者:王守泉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河南安阳发现曹操墓的消息,已演变成一场闹剧。在曹操的老家安徽亳州,有人高喊“曹操墓谁没有啊”,声称也要对一座疑似曹操墓进行挖掘。或许明早,从刘备墓到孙猴子墓都会被发现发掘。这不禁让人心忧:莫非要掀起新一轮掘墓高潮吗?

  这次曹操墓的挖掘,处处显示出经济利欲的驱动。无论是始作俑者抛出“河南是中华文明的摇篮,篮子里却没有东西”、“河南是文化历史大省,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却远不如陕西”之说而要挖出一座帝王墓的初衷,还是关于曹操墓挖掘会带来4亿元利益的闲言。就逻辑原理上说,借挖古墓生财,与古来的盗墓贼如出一辙。

  官方以考古、保护等正当名义介入挖墓,不过百年历史。言其正当,是说通过挖掘,可以使埋没于尸骨旁的绝世珍宝重见天日,重放古代文明之光,在工艺史、艺术史等古代文明的诸多方面,都有积极的学术文化意义,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认识历史。例如汲冢遗书的出土,就是中国文化史的幸事。

  必须明确,古人建墓不是用来被后人挖掘、损毁的。“入土为安”,不仅是愿望,更是民俗,是历史延续传承的纽带。传统礼制历来重视对墓葬的保护,体现着中华文化对宗法关系的重视。盗墓,从来都被视为不光彩的行为,见不得天日,受到社会舆论的严厉谴责。为遏制盗墓,人们编出很多传说,比如盗墓时会遇到崩雷晦雨、狂风大雾、鼓角之声或者神异动物的警示,如果不加理会,就会遭致严酷的报复。历代都制定有严禁盗墓的法律。朱元璋时,逮住盗墓贼更是千刀万剐。

  但是,盗墓贼总是死而不绝。其危害是十分严重的。比如,因其文化品位的低下、鉴识眼光的鄙劣以及行为举止的简单粗暴,往往导致有重要价值的文物在盗墓现场或转卖途中即被破坏。他们往往只根据市场价值进行选择,使一些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文物遭到毁弃。而墓葬原始状态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更会因为野蛮的盗掘遭到不可挽救的破坏。这次在安阳的挖掘也表明,此墓已多次被盗墓贼光顾,致使考古学的价值难以完整实现。从这个角度说,在有条件挖掘、有能力保存的前提下,官方考古挖掘是一种抢救,是一种保护。

  然而,必须重申:劝君少挖古人墓。九州大地,是他们可以恬然入睡的家园。他们已在那里安息千百年,我们的先人没有惊扰他们。看着他们,守着他们,我们能感到血脉在流淌,生命在继续,这块土地是可靠的、恬静的、历史悠长的。这里也是生者的家园。现在,有人打着考古、科学的名义,毫无羞愧之心地大肆发掘古墓,公然干着盗墓贼不敢干的勾当,难道我们真的觉得这很正当吗?难道在我们这一代,非要不放过这些先人吗?在物质生活最为丰裕的今天,我们真的就缺这几个钱吗?

[责任编辑:zywyhp]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