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瞎子掰棒子,掰了扔,扔了再掰,那是它没脑子,那是它祸害庄稼。咱们人,总不能干这种事吧?
可咱就干了,还干得乐此不疲,干得名正言顺……干得岂有此理!
是谁都明白,俺说的是房子。因为前些天,住宅和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说了:“中国住宅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30年。”
这话雷人吧?居民的住宅,买时就注明了,“产权70年”。既然这么注明了,那一栋楼,它的寿命咋也不能低于70年吧,为啥部长说只有30年呢?
细一思量,还真是这回事。那些还没盖好就倒了的“楼脆脆”,不用说,肯定是达不到平均寿命的。而要命的是,这年头咱这邦国,“楼脆脆”还不是个别现象,你打乙脑疫苗就得上乙脑,你吃三鹿奶粉就得上肾结石,再严肃再严正的事儿,他都给你弄歪喽,怎样反讽怎样滑稽他就怎样来,该笑的让你流泪该哭的让你发笑!
建栋房子用它个百来年,不算高要求吧?到罗马到巴黎看看,四百年前的街道四百年前的房,连下水道都是四百年前的,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汽车坦克马车都跑过,嘛事儿没有。
您说我这是崇洋媚外?慢着——俺举几个老外在中国的建筑您看看:兰州,白塔山下的那座铁桥,是德国、美国人主建的;天津解放桥,原名万国桥,法国人建的;广州海珠桥,美国人建的。这些桥,如今都将百岁,可依然健旺如初。特别是这海珠桥,国民党军队撤退时,用100吨黄色炸药炸了它,1950年修复后,这座大桥原来能升降开闭的功能再也没恢复,但不耽误它至今仍是车水马龙。这些桥,为啥那么耐用?看看兰州铁桥吧:20世纪初的中国积贫积弱,西北更是地瘠民穷,交通不便。可就这,桥的每个铆钉每根铁条乃至建成后刷铁桥用的油漆,都是从德国辗转万里运来的;它是德、美两国工程师,华洋工匠与甘肃各界通力合作、精益求精的结晶。
别说老外,就说咱自己的吧。中国古代砖木混合结构的建筑,里边没钢筋没水泥,连个铁钉子都没,几百年上千年至今仍在的,还少吗?看看大小雁塔应县木塔,看看秦汉长城明清民居。现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建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咱们的建筑寿命咋就只有30年了呢?
要是仅仅是理念上,在该用“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之时,用上了“多快好省”,倒还在其次,要是我们就有这样的习惯,乃至动力,可就糟了。
想想看,各地那些有权有势有钱有资源的部门,近30年来翻新重建过多少次办公楼,难道那些楼都不能使用了吗?有多少地方刚盖了三五年的楼说推倒就推倒,以“提高城市品位”、“适应社会发展”?试问,这是此前规划有误还是现在随意突破规划,是长官意志作怪还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更有论者指出,楼宇频发“非正常死亡”,是因为地方政府热衷于土地买卖,热衷于拆迁,这样他们可以不事生产,就能发出工资维持“增长”。但是,土地资源不可再生,总有没得卖的时候,那就想其他变通的法子:让土地卖了一次,还可以卖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这房子不就需要拆了建,建了拆么?
部长的话,一下子拆穿了西洋镜。但愿,不会是有人从此受到启发,来一场住宅“30年寿命”普遍化的革命,而是全社会动员起来,分兵把口,从此杜绝“30年”现象。特别是政府,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别再靠土地靠住宅生财了。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