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太阳能发电、收集雨水使用、剩饭剩菜用作沼气能源……这些都是在同一栋房子里实现的——上海世博园内的伦敦馆是“中国目前唯一实现零排放的房子”,也被称为“零碳馆”。其实,“零碳馆”只是世博园内的一个绿点或者一片绿叶。站在世博园内,你会发现,低碳技术、低碳生活就在我们身旁……(5月4日《证券时报》)
低碳,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笔者的印象中,自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中最早提出低碳概念以来,“碳循环”、“碳足迹”、“低碳生活方式”等一系列与低碳经济密切关联的新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理念以及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迅速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首次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上海世博会,世博园俨然成了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绿色环保、低碳科技的产品大展台和实验室。
细心的游客注意到,上海世博会自5月1日开园以来,不管是基础设施还是单体建筑,无论是永久性建筑还是临时性场馆,不管是新建建筑还是改造的老建筑,都有绿色、低碳理念的集成和利用。园区内主题馆、中国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等主要场馆设施以及部分国家的自建馆,在屋顶和玻璃幕墙上都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总装机容量超过4.68兆瓦,每年能减排二氧化碳4000吨。
除了大规模运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外,在上海世博会场馆建设中,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新材料也纷纷亮相:智能温控玻璃镀膜,用在建筑物的玻璃上,能实现冷热智能调节,保证建筑物隔热效果;自保温节能墙体材料,将淤泥烧结成砖,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可使建筑外墙随室外环境变化而变化;隔热保温板,具有耐久性能和高热阻值,能减少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气体的排放……
最让人大开眼界的当推主题馆的“植物墙”。在主题馆的东、西两个立面,一改传统的大型展览中心采用玻璃幕墙的做法,采用了垂直绿化技术。种植在这两堵墙上的包括石楠、六道木等在内的植物,综合考虑了耐高温、耐虫害、色泽等因素,从低到高,渐次呈现出暗红、深绿、亮绿等颜色,远远望去,很有层次感。技术人员还专门设计了自动滴灌系统,水泵把营养液输送到十几米高的地方,再通过滴管让植物“吃饱喝足”。
而由世界各国重金打造的展馆,亦呈现出不同的“低碳”风采——西班牙馆,藤条材料既环保又传统;日本馆,外墙采用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超轻膜结构,号称“会呼吸的墙”;意大利馆,采用“透明水泥”,在混凝土中加入玻璃质地的成分,还带有不同透明度的渐变;世界气象馆,墙体外层如人的皮肤,防风、防雨、透气;瑞士馆,大豆纤维制成的红色幕帷,能发电,能天然降解……
此外,游客还可从出行、吃喝玩乐等方面感受“低碳”之妙。比如,世博园区内交通实现了“零排放”,观光车全部采用新型燃料电池车;宝钢大舞台、船坞等重要活动场地,是利用老厂房进行改造而成,限制一定的音响分贝级;部分场地安置环保座椅;照明系统采用节能的半导体系统;经物理和生物技术净化的黄浦江水和雨水用于园区绿化浇灌;各种生活器具、用品均采用可再生或可降解材料……
由是观之,低碳,是本次上海世博会的最大亮点,成了上海最为靓丽的城市新名片。包括“植物墙”等在内的一系列已具备市场推广潜力的新技术闪亮登场,不仅为世博会留下了经认证的绿色财富和低碳世博的理念,亦为未来城市的建筑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更让人们憧憬着低碳经济发展的美好未来,引领我们奔向“低碳”新生活。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