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评论频道>>今日看点

[检察日报]对世博游客人数不必太在意

时间:2010-05-07 08:44:00  作者:乔杉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5月5日,世博园里的游客人数创下世博会正式开幕以来的最低点。截至下午5时30分,入园人数为7.88万,仅为前一天的一半(5月6日《新快报》)。 

  这两天,世博游客人数牵动了不少人的心。前三天,也就是“五一”假期期间,原本预计三天内可能有100多万游客,可实际“五一”三天游客只有55万左右。接下来的两天,游客人数也不尽如人意,于是不少人担心,会前7000万人的游客目标将无从实现。 

  7000万游客的目标从何而来?在上海世博会申办时,有美国公司作了调查,认为会吸引5000万游客,如果加大宣传,游客人数还会上升。后来,国际展览局在多方考察后,认为可能达到7000万人次以上,这就是其由来。7000万的预期意味着,世博会在184天内,平均每天得接待近38万多人。仅就当前的游客人数估计,7000万的预期目标确实很难实现。 

  此时,很多人在分析原因,其一,天气;其二,宣传;其三,门票。分析是必要的,但过分在意游客人数,甚至把游客人数当做世博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这就大可不必了。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不自信。 

  我们为什么要申办世博会?或许其中有一定的经济目的,但肯定不是最主要的。世博会更像一个大舞台,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把各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出来,因此,世博会被称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回忆历史,人们之所以对某一届世博会有着深刻印象,并不是因为它吸引了多少游客,而是因为它的主题,是因为这届世博会展示出了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成果。 

  上海世博的成功应该体现在何处?个人以为,最起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有重大成果展现;其二,低碳理念得到广泛传扬;其三,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其四,对上海、对周边、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强大拉动。尤其第四点,现在江浙都提出“世博后花园”的口号,可见,即使从最单纯的旅游来看,也不应该把眼光只局限在世博园区。 

  为什么有些人会这么重视游客人数?个人以为,这是一种不自信的心理作祟。常常见到,一些人怕被人说不成功,怕被人说不行,所以千方百计要在各个方面,尤其是在表面超过别人。相较于其他,游客人数最直接最显露,以至于许多人把游客人数当做世博会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 

  “风物长宜放眼量”,游客人数不是世博成功的唯一标准。此时,我们还是把眼光从游客人数上离开,以更平和的心态去欣赏世博吧。

[责任编辑:zywyhp]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