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东城区首次公布20年人才发展战略规划,提出要分期分批选送优秀人才到发达国家政府部门挂职。据介绍,此前东城干部国外挂职的主要目的地是韩国,今后打算增加去美国挂职锻炼的机会。此外,东城区每年为人才“投资”将不少于5000万元(11月23日《北京晨报》)。
挂职锻炼,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干部培养方式,应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传统。以前的挂职,主要是机关干部到基层、企业或偏远地区挂职,这对他们了解中国国情,体悟民生疾苦,帮助基层解决问题,是有好处的。但如今挂职居然挂到美国去了,这就令人费解了。
东城区组织部负责人提出的理由是:“北京提出建设世界城市,干部急需扩大国际化视野。”“国际化视野”就得眼睛直勾勾地盯住美国?为什么不到非洲、拉美、东南亚去挂职呢?以国情而论,印度和中国最相似,去学学他们如何“管理”街头的小贩,如何拆迁,如何对待边缘化的城市贫民,不是更有利于对北京的管理吗?难道这些地方不是“世界”的一部分吗?
关于挂职所需的费用,“负责人”未置一词,但这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比如挂职期间的工资按什么样的标准开呢?按照中国的标准开,则挂职官员在美国如何生活?按照美国的标准开,则根据美国劳工部的统计数字,2009年联邦政府全职雇员的平均年薪是74403美元,按目前的汇率计算约合50万人民币,远高于国内,官员在美国挂职期间一定是要为美国市民服务的,中国纳税人为什么要花钱让中国的官员为美国人民服务呢?
就整个挂职工作的安排看,在程序上也让人多有疑惑。比如整个行动是否经过东城区人民代表大会的讨论和同意?我们知道,从逻辑上说,干部是人民公仆,缺少了人大同意这一环节,简直就等于一位保姆不经过主人同意,就自作主张到隔壁一户富人家里去“挂职”,同时他的工资还要让主人照发一样,这是十分荒谬的。
其实,有关方面认为干部有必要“去美国挂职锻炼”,已经隐含了一个前提,即这些干部离建设“世界城市”的需要还有距离。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什么人天生就应该当干部,不称职就让贤,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具有“国际化视野”并且愿意当干部的人才应该如过江之鲫,为什么不吐故纳新,直接聘用他们呢?保姆不称职,主人不能解聘,只能出钱让他去挂职锻炼,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最后,去美国挂职是不是真的就能够提高干部的素质,有关方面并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其种种“好处”不过是“负责人”想当然耳!事实上,对挂职官员来说,不过水过地皮湿,看个西洋景而已。就干部个人而言,是镀金,对主导其事的部门而言,则是政绩,唯一受到损失的,就是供养他们的纳税人了。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