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评论频道>>今日看点

[齐鲁晚报]乞丐进图书馆的权利不需要"乞讨"

时间:2011-01-21 08:52:00  作者:沙元森  新闻来源:齐鲁晚报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那些厌恶乞丐进入图书馆的读者不仅危害了别人的权利,也将危害自己的权利。一旦社会中有了“非常公民”,权利的平等就成了空谈,今天你拒绝乞丐进入图书馆,明天就可能在其他场所被另外一些自视甚高的人拒绝。

  “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杭州市图书馆馆长楮树青两年前的这句话近日在网络上受到追捧。事情缘起于2003年杭州市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其中包括乞丐和拾荒者,图书馆对这些特殊读者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这一举措推行以来,一直引起一些读者的不满,馆长楮树青无奈做了如上回应。

  此事经过媒体报道之后,楮树青受到了很多人的赞扬。看来,大多数人还是赞成让乞丐进入图书馆的,毕竟在寸土寸金的“人间天堂”城市,能有一个公共场所给乞丐提供读书和休息的空间,足以让人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宽厚和温暖,即便是在商业化社会中,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逐利之徒。 但是,我们在高度赞扬楮树青的同时也不应忘记,乞丐进入图书馆读书并不需要乞讨。如果把楮树青的职业行为看成慷慨的“施舍”,那么无论赞美有多么热情都是肤浅的、偏颇的。我们之所以尊敬楮树青,只是因为他以自己的行动维护了少数弱势者的权利。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各级财政支持,因此每个公民都有权利平等分享这种公共服务。公民权利的平等,不受身份和职业的影响,其他读者只需凭借身份证入内,乞丐和拾荒者自然也可以。图书馆有权要求所有读者净手读书,却无权甄别读者的身家财富和社会地位,也不应提供因人而异的有偿服务。而现实是,不少公共图书馆把公益性服务变成了有偿服务,以各种理由和方式收取费用,读者办证、阅览、外借、咨询、检索等无一不需要掏钱,借阅图书成了变相租借,一些稀有藏书甚至成了图书馆的垄断性资源,非权非贵的读者根本就没有阅读的机会。

  公共服务的因人而异,在事实上造成了公民权利的不平等,图书馆里的读者有三六九等之分,而乞丐连进门的机会都被剥夺了。图书馆抬高门槛,公众获取无偿服务的难度必然随之增加,最终的结果是大量图书资源被闲置和浪费。装修富丽堂皇,读者屈指可数,这样的公共图书馆绝不可能会成为一座城市的骄傲,只会是一种难堪。

  让所有读者平等地享受公共服务,是每个公共图书馆应尽的义务,并不是额外的施舍。去一个幽雅的环境里看书、休息,有钱人容易找到,穷人不容易找到;知识改变命运,对有钱人适用,对一无所有的穷人更适用。所以,穷人更迫切地需要公共图书馆向他们敞开大门。楮树青馆长不过是做了他应该做的,因为很多人没有做到这一点,才凸显了他可贵的特立独行。

  那些厌恶乞丐进入图书馆的读者不仅危害了别人的权利,也将危害自己的权利。一旦社会中有了“非常公民”,权利的平等就成了空谈,今天你拒绝乞丐进入图书馆,明天就可能在其他场所被另外一些自视甚高的人拒绝。

[责任编辑:zywxy]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