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评论频道>>今日看点

[西安晚报]小局长如何成为大"官霸"?

时间:2011-05-09 08:10:00  作者:陈一舟  新闻来源:西安晚报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住建局原副局长李志强借职权之便贪污、受贿,违法违纪所得高达2293万余元,且横行当地多年,刁难、凌辱,甚至殴打不顺从他的干部群众,成为一大“官霸”。

  小局长的大“官霸”行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当地一些干部群众和参与调查的纪检部门人士认为,李志强为患基层十多年至今才被查处,凸显基层监督体系的薄弱和用人机制的漏洞。这是小局长大官霸“炼”成的一个因素,但在笔者看来,却不是主要因素。

  在社会上恶行嚣张,在官场中跋扈霸道,如此特殊个例的出现,已经不能简单地用“体制漏洞”来加以解释了。跋扈之人不少见,但作为一个副职,跋扈到连“一把手”都无法开展工作的程度,这还是“作风问题”吗?“三任局长都被李志强欺负得无法开展工作”,李志强曾经的局长上司如是感慨,“和李志强共事期间,他曾多次找县委县政府的相关领导,总被告知‘完了咱再研究’。最后他被调离了,李志强却还稳坐其位”——我们足以从中洞悉到某种“深刻”的内涵,究竟是监督机制形同虚设还是其身后有更大的保护伞?一时的侥幸或者可以归咎于监督的缺位,但长达十几年的“官霸”,争权夺利和疯狂贪腐路人皆知,这很难让人相信,其背后没有遮风避雨的保护伞。此其一。

  此外,其人违法乱纪只手遮天,官员蜕化成了市井流氓,但长期以来却很少有人向上揭发举报——如此折射出来的权力生态恶化令人嗟叹。正如报道中当地群众忧心忡忡地表示,“现在官场上弥漫着一种好人主义,对于身边的腐败、矛盾和问题,大多三缄其口”。对权力的监督,一则来自于制度和党纪国法,二则来自于公共监督。权力运作空间内的内部监督显得非常关键。可小局长大“官霸”的现实案例告诉我们,在一些地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麻木不仁的小团体生态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避免权力寻租,需要从制度入手。此其二。

  毫无疑问,一个横行当地十余年的副科级“官霸”,十多年才浮出水面,发散出“木桶效应”。如果把该县党政机关比喻成一个“木桶”,显然“官霸”就是那块短板,一个“官霸”不仅带坏了一个单位的风气,还导致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力形象受到损害。

  权力的公信力树立难,但损毁易。“木桶效应”下,“官霸”不需要多,一个足矣。唯有完善制度引入公共监督,同时强化内部监督,真正实现权力的阳光下运行,才能彻底消弭类似新闻中“官霸”形成的土壤。

[责任编辑:zywyhp]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