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社会应急救助机制,能否更便捷地直达最需要的人群?
53岁重庆农妇用菜刀剖开自己的肚子,放出腹部积水自医,事发一周后,在有关领导的关注下,吴远碧被送到江北的重庆市中医院。(5月23日《重庆晨报》)
这条新闻最让人痛心的就是结尾处病人邻居的一句话:“如果这一次能根治这个病,吴远碧也算因祸得福。”这句话,让人心悸———这些年,这样的“因祸得福”是不是太多了点?什么“儿子为救母打劫,母亲获捐款治病”……这些撕裂人心的新闻,让人觉得,在弱势状态的人与“福”之间的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他们获取“福”的路径,实在是太过于悲壮。
其实,这就是时下某些底层百姓遇到困境获得救助的一般模式:媒体报道———领导重视———职能部门积极行动———问题得到解决———媒体再次报道事件解决过程,并得出“因祸得福”结论。
这样的机制缺陷就在于官员和媒体都有自己的专门属性,不可能对多数常态的病痛与苦难全方位做出反应,里面有撞大运的成分。
我们的社会应急救助机制,能否更便捷地直达最需要的人群?比如通过热线直接与民政救助机构或社会福利机构取得联系,得到他们从资金、政策咨询到具体求助的帮助,而无须撞大运式地去等待从天上降下的“福”或干脆以极端“祸”的方式,去求得所谓的“福”。
两条鱼在干涸的河道上相互吐泡沫式的救助固然感人,但我相信,包括它们在内,所有的人不会乐于去看这样的感动,倒更宁愿看到它们都在清莹的水波中,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