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东莞市物价局向社会发布征集水价调整听证会参加人的公告。然而,到6月7日(报名截止日期),未收到任何市民的报名。曾参加去年水价调整听证会的牛仁表示:“有时间参加听证会,还不如忙点有意义又乐意做的事情。”而东莞市消委会秘书长邓国平则表示,无人报名参加听证会,说明消费者非常不成熟,民主素质有待提高(6月9日《京华时报》)。
“有时间参加听证会,还不如忙点有意义又乐意做的事情。”牛仁对去年听证会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我不知道去年听证会上发生了什么,但无论发生了什么,这样的情绪化表达都不可取——即使之前1000次听证会都走了过场,也不能说明第1001次也将走过场。作为民主进程的推动者和参与者,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失去对民主的信心和热情。“消费者非常不成熟,民主素质有待提高。”邓国平的说法在网络上引来颇多质疑甚至谩骂,但细细品味,并非全无道理。“非对抗不合作”,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无人报名参加听证会,首先是东莞人的尴尬。
不过,如果给尴尬排一个座次,“东莞人的尴尬”,应排在末席。在现阶段,对多数人来说,“愈挫愈奋”地参与民主生活,还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民主意识、民主热情需要培养,而恰恰一些东西让消费者“伤透了心”,以致对听证制度不抱任何希望。它们,才更有“资格”尴尬。
设想一下:如果东莞市民踊跃报名,积极参加听证会,他们能改变什么?答案并不乐观。报道说,“听证会召开前15天将会公布两套调整方案,并在听证会上进行论证。听证会后报东莞市政府批准实施。本次听证会之后水价将上涨0.2元/立方米左右”。看看,听证会还没开,涨不涨、涨多少,有关部门已经定下调子。如此现实下,让人何来参与热情?“不陪你玩了”,消费者不参与让东莞有关部门尴尬不已。
不过,当地举行的听证会毕竟屈指可数。如果只是对它们不满,东莞人或不至于如此“决绝”。听证会走过场已多年,并未有任何改变迹象。在一些场合,消费者代表甚至需要用扔矿泉水瓶子的方式争取发言机会。在这样的现实下,任何一次走过场的听证会,经过媒体报道,都不再只是对当地消费者的挑战,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升级”为对消费者群体的挑战。这类有关听证会的负面信息积聚到一定程度,通过一定方式爆发,是一种必然。偶然之处仅仅在于:在哪里爆发,以怎样的方式爆发。东莞消费者对听证会说“不”,最尴尬的是听证制度。
如果不改变些什么,东莞的无人参与,或只是听证制度遭遇尴尬的开始。如何恢复百姓对听证的信心,不仅事关听证制度未来,也将影响民主进程。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