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近日,哈药集团制药总厂被爆明目张胆偷排乱放,工厂周边废气排放严重超标,废水直排松花江,废渣随意焚烧。一家年销售额上百亿元的制药业巨头,宁愿一年花5亿元巨资做广告,广告投入是环保投入的27倍,却迟迟不根除困扰周边居民多年的环保问题(据6月9日《北京日报》)。
网友瞿玉杰:哈药总厂的污染问题由来已久。早在2005年5月,《黑龙江日报》就曾报道:“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的污染问题一直是其周边群众关注的热点,环保部门每年接到的投诉很多,也是人大、政协提案重点问题。”事实上,相对于其他一些被曝光的只污染不治理的无良企业而言,哈药总厂无论是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还是治理污染方面,都是有所作为的:报道显示,仅2010年哈药股份的环保投入就高达1960万元。但是尽管如此,相对于哈药股份2010年5.4亿元的广告投入,哈药总厂在污染治理上的表现依然让人倍感纠结、难以释怀。
哈药总厂的污染问题年年治理,却久久不见成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地方环保部门作为地方政府的下属部门,执法时难免瞻前顾后、投鼠忌器,不敢轻易使用刚性手段。环保执法之“软”不敌地方政府权力之“硬”。对此,笔者不禁想起了在打击假冒伪劣等领域广泛使用并证明卓有成效的异地执法。在目前环保执法查处力度难以震慑当事企业的环境里,试试环境监管异地执法不失为解决当前环境污染问题的一剂良方。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