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评论频道>>今日看点

[新京报]不要忽视"民间数据库"的公民精神

时间:2011-06-21 12:51:00  作者:舒圣祥  新闻来源:新京报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对待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吴恒制作的《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政府部门应该心怀感恩和反思。

  人造的鸡蛋,塑料造的银鱼,糖水变的蜂蜜,猪肉变的牛肉……在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当下,人们对有毒食品的报道已见怪不怪。然而,复旦大学硕士三年级研究生吴恒却看不下去了,他用一个月时间,和34名志同道合者一起,做了一个《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6月20日《中国青年报》)

  大学生吴恒等34名志愿者的行动,让人不禁想起调查“漂白蘑菇”的北京市小学生张皓。食品安全面前,越来越多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不再满足于简单发发牢骚,而是积极行动起来。

  吴恒说他做这个资料库只是为了广而告之,“如果醒的人多了,也许他们能聪明地想出办法”。的确,对于改善食品安全现状来说,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的建立,也许并没多少直接作用;但是,对政府部门全面掌握食品安全现状、统筹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来说,又未尝不是必须掌握的基本资料,从中看到问题症结所在。

  归根到底,公民行动仍然旨在促使政府部门更有作为。对此,政府部门应该心怀感恩并反思,而不该像当初对小学生张皓那样,用“检测不科学”的傲慢来回报他的公民精神。

  当然,食品安全的公民行动,对我们所有人也是一种责任提醒。制作黑心馒头的工人不要以为自己“从来不吃自己做的馒头”就能免于危险;恰恰相反,如果每个有毒食品制作者都这样想,那么我们吃的东西就只有更毒没有最毒。结果就是吴恒所形容的,大家“易粪相食”,直至“把自己的民族从人类基因库中永远抹去”。

  不要侥幸,不要麻木,像大学生吴恒和小学生张皓那样行动起来,从约束自身行为做起,从保持危机意识做起,壮大食品安全公民监督的力量,倒逼食品安全监管的完善,所有人才能从问题食品中幸免。

[责任编辑:zywzf]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