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现象是老百姓最为痛恨的社会问题。所以,不少地方政府把创新反腐机制作为赢取民心的重要举措。创新两个字的核心就是公开,比如已经在不少地方推行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个人家庭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但推行效果如何鲜有报道。看昨天人民网新闻,四川万源市来了一个大动作,该市将党政部门所有权力通过各种媒介公开,称这样做是不给任何人留下暗箱操作的空间,通过“权裸”实现反腐。
万源市的调子提得很高,而具体做法就是将所有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在当地电视台阳光政务频道、政府门户网站等进行公布,倒也没什么特别之处,甚至说已经很滞后。但迟来的公开也是公开,公开总比不公开好。
“权裸”就是把一切公权都放在阳光下运行,即我们常说的“晒”太阳,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然而,让权力公开运行,岂是一件易事,像口号似的喊N年,结果呢,贪官“前腐后继”,越反越腐。其致命“病”就是,权力不受制约,有人一手遮天,暗箱操作。
公开了就不会出问题,出问题都是怕公开的。这话肯定没错的,但公开是有讲究的,有只说不做的公开,有半遮不掩的公开,有弄虚作假的公开,细究起来,肯定也是五花八门。从报道看,万源作了很大公开,但谁来保证是绝对的“全裸”?即使裸出来的,其实还隐藏着一部分“自由裁量权”,比如对一个项目的审批,设定了时间跨度,在这个跨度内,早晚几天,由人而定,这不就成了可用的权力?如果有钱物敲门,为你立马就办;如果不进贡,把你拖到限定最后之日又有何不可?举这个例子,是想提醒万源,别让权力公开遮望眼,阳光下也会有阴影。
万源想通过权力公开,以期达到“不给任何人留下暗箱操作的空间”,有点过于理想化。如果猜测不错,此前万源肯定不少部门向社会作过权力公开,只不过这次又集中公开一回罢了。
公开是为了确保权力正确有效行使,但前提是,一个人只有承担权力所赋予的责任时,才能确保正确行使权力。如今之所以出现权力乱象,归根到底在于没有建立与权力相适应的责任追究体系,只能依赖掌权者的觉悟良心。所以,反腐仅有公开是不够的。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