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评论频道>>今日看点

[检察日报]"北清绑架"背后的政绩冲动

时间:2011-06-29 09:17:00  作者:辛木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最近几年,在地方行政等多方干预下,一些打算报考其他名校的高分考生也被“绑架”到“北清”(北大清华简称),让其他高校叫苦不迭。复旦大学教授冯玮24日连发16条微博,希望各方不要再助推“北清神话”(6月27日《山东商报》)。 

  何谓“北清神话”?这当然源于北大清华在各省市招生的相关数据。譬如,北大和清华几乎每年都要公布类似的数据:各省市的文理状元当中,北大和清华分别拥有多少名,各省市的文理科前多少名,北大和清华分别拥有多少名,等等。根据这些数据便不难发现,各省市的尖子生都被“北清”瓜分了,其他名校很难有竞争力。媒体披露了这么一个细节:2009年到2010年复旦大学在湖北三次与“北清”“短兵相接”,最终“北清”三局两胜。而且不仅是复旦,其他名校一旦遭遇“北清”,几乎都会败下阵来。 

  不能排除这些尖子生中有一些因对“北清”神往已久,宁愿“选择”“北清”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也不愿到其他名校去选读自己很喜欢的专业。但在很多情况下,一些地方行政、学校领导老师对这些尖子生的“北清绑架”却实在让人不敢苟同。在这种“北清绑架”过程中,赤裸裸地暴露出了地方行政官员、教育官员以及学校老师的“北清崇拜”情结,以及与这种“北清崇拜”相伴而生的“北清政绩”。 

  地方行政官员及其教育官员的这种“北清政绩”,尽管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但它明显属于教育政绩中的“高端”政绩,尤其对于一些基础教育不够发达的地方,这种“北清政绩”便尤其显得可遇而不可求,因此,一旦出现有可能“冲击”“北清”的高分学生,这些官员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因为,学校以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分管教育的行政官员,都把有学生考取“北清”作为自己“抓教育”的成绩的主要“闪光点”,“北清政绩”成为最重要、最主要的教育政绩。 

  “北清政绩”和官员的其他类政绩譬如GDP政绩一样,一旦沉溺于其中,便会产生不可遏止的“政绩冲动”。比如有的地方竟然“软禁”学生,待学生填报了“北清”之后才予以解禁,至于学生报的是什么专业,这个专业是否适合该学生的未来发展,那就不在考虑之列了。 

  因此,“北清政绩”背后的这种“北清冲动”,仍然暴露出了那种丝毫不考虑考生未来发展的极端个人主义面目。对于一些个性化考生来说,最适合的专业才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专业,勉强进入“北清”而违心就读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的考生们,不过是拿自己的前途来为这些官员的“北清政绩”买单罢了。

[责任编辑:zywyhp]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