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期:“贪有贪报”如何才能“疏而不漏” |
领导干部春节下访要“四忌”
一些地方党委、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此项工作认识得还不够高,行动上还不够自觉。主要表现在,思想上对节日走访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工作重视不够,认为是例行公事,没必要大惊小怪;感情上有距离,缺少真情实感,应付差事,对人民群众的困难,解决起来半心半意甚至虚情假意,有的根本不做彻底解决……
请收起为领导准备的那把“特权伞”
有伞遮天,不容抵赖!对于廖新波接受批评的诚恳态度,笔者表示赞同。也许,在这次为领导打伞的事件中,廖新波并没有错,有错的是身边的工作人员,是在“不自觉地”或“很自然地”逢迎拍马。
笔者纳闷,同样是党员,同样是领导干部,面对舆论监督,差别为什么这么大?笔者认为,从主观上来说,源于一个人的心志。很显然,一个心无旁骛的人无论媒体如何报道,无论舆论界如何评论,都会坦坦荡荡,无所畏惧,只有那些存私心有杂念的人才会对“揭短”“揭丑”暴跳如雷,甚至强势打压。
前段日子,笔者坐电梯见电梯女工在看北京青年报,赫然大标题写着:“凤凰塌桥事故背后有腐败”。电梯有乘客随口议曰:一塌桥,就塌出贪官来;电梯女工放下报纸接口感慨:是呵是呵,这叫做贪有贪报。
雪灾呼唤加快“紧急状态”立法
春节前那场突如其来的罕见雪灾,再次向中国的应急机制提出了一份严峻的考卷。每天浏览各媒体,各种“紧急”的新闻让人触目惊心:受灾省区大面积停电、京广铁路中断,几十万旅客被困、广东存煤仅够两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场雪灾所造成的危害,已经不亚于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争了。
采取措施,避免淫秽、色情内容对社会风化的败坏,互联网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赋予我们责任。从现实看,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难以在短时间内销声匿迹,同它们作斗争,将是长期的任务。如何斗争,则考验政府智慧,也事关公平。 公务员“偷一天懒”没啥大不了的? 这条新闻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在众多的评论跟帖中,绝大多数都是“拍砖”,对那些不敬业的公务员提出严厉的批评。但同时,也有人为其开脱:初七毕竟是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一些公务员可能还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之中,有的甚至还没有从“节日综合症”中解脱出来,不在状态情有可原,只要他们能迅速调整过来不就行了吗? 车辆“天价施救”呼唤“法律施救” “天价施救”让人们既愤慨又无奈。目前,依照我国价格法的规定,车辆施救不执行国家定价,没有固定标准,完全由市场杠杆调节。但是,现在在很多地方,车辆施救又并不是由市场杠杆调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