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期:唯有“公开透明”,才能“干干净净” |
唯有“公开透明”,才能“干干净净”
要求我们国家的政府官员在民众中的“干干净净”,首先就得在政府部门行政流程的制定和实践中,求得更进一步的公开和透明;而要真实地做到这一点,就要进一步提升和加强社会监督的权力,扩大社会监督的范围。 “追逃成本”理应由贪官自己埋单 根据高检院公布的报告所显示的数据,五年来抓获的在逃人员有4547人,其中大部分是在境内缉捕到的——据姜伟称,几年来已经从30多个国家缉捕到案70多名逃往境外的犯罪嫌疑人——显然,绝大多数的外逃贪官仍在逍遥法外。
“走遍全世界,中国看病最不贵。”这是广州市政协委员、市卫生局副局长曾其毅的名言。这个话极具轰动效应,立刻受到激烈抨击,因为中国老百姓,尤其是缺乏医疗保障的人群来说,曾先生的话完全等于胡说。
作假,亵渎了反腐败斗争的根本。反映了部分领导干部并没有从反腐败和从严治党的高度上来认识维护党纪法规的严肃性,而是从本地区、本单位的利益、个人感情乃至更阴暗的复杂心理等诸多因素来对待和抗衡反腐败斗争,说的严重了就是对党和国家的事业极不负责任。
美色和性贿赂成“致命诱惑”的警示
近年来,随着反腐倡廉工作的加强与深入,不少“曾经是个好同志”的官员纷纷落马,成了腐败分子。据统计,自十六大以来,中央累计查处严重腐败的省部级以上官员16位,平均每年3位,而这些巨贪的“落马”九成与美色和性贿赂有关。
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这是一句众所周知的法律格言。尤其是,当一个事件正以“非正义”的面貌在社会上被广泛传播的时候,“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正义”自然更加关键。误解和谣言只能止于公开,而不可能止于“保密”。 满怀激情开拓改革新局面 领导干部代表减少,一线工农代表增加,来自基层的农民工代表成为两会的一道靓丽风景。这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变在政治制度层面的反映,也是进一步通过人大制度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实践。 “工作需要” 老百姓最反感的,不是领导干部喝酒,以及喝多少酒,而是他喝的是谁的酒。如果领导干部自己掏钱买酒喝,哪怕他一日三餐都酩酊大醉,也无关旁人多少事,但要是动辄揩公家的油,想解馋就打出“工作需要”的名义,拿公款去大吃大喝,这是最不能容忍的。 公民生命权理应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平等 社会各界呼吁的“同命同价”是更高层次上的平等,准确地说是宪法意义上的平等。因为从宪法角度讲,公民之间可能存在能力和收入上的差别,但他们的生命权都是平等的,决不能分出轻重贵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