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灾难面前,一场中国速度。国家地震局紧急启动一级预案,紧急救援队奔赴汶川灾区;武警官兵紧急赶赴震灾区参加救灾;公安部发出紧急通知,全国公安机关迅速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紧急向灾区调拨价值78万余元的救灾物资;国家电网紧急启动应急机制应对四川突发地震……
坚决打赢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我们一定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树立坚强决心,坚定必胜信心,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坚决打赢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灾难中凝聚沉着的力量
灾情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心。胡锦涛总书记立即指示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当即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国务院成立以温家宝为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指挥部。仅仅几个小时后,中国地震局、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等急援灾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汶川地震,考验应急能力
汶川发生地震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在赶往灾区的专机上,温总理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特别重大的地震灾害,成立了以我为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指挥部,设立救援组、预报监测组等8个工作组。”这些消息在第一时间,迅速通过媒体传递给全国公众。
我们无法控制地震,但我们能够应对地震
没有预报,没有征兆,不仅是汶川百姓,全国其它地方的民众都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这场天灾的威力,纷纷跑出房间,寻求权威的答案。这次我们的媒体还真是反应神速,新闻报道几乎与地震同步,信息公开透明。
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地震发生后,我们怎么办?如何做?这是摆在灾区广大人民群众面前的首要问题。其实地震发生后,从中央到地方都已经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和行动;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都已经投身于抗险救灾的工作中。
及时披露权威信息是消除恐慌定心丸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北京、上海、重庆、河南、湖南等地均有明显震感。地震发生后,各地相关部门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各种渠道向社会发布震情公告,及时权威的信息披露止住了可能蔓延的谣言,也成为社会公众消除恐慌的“定心丸”。
再大的灾害我们共同面对
以媒体和网络为守望的人群带来了通畅的信息,从最初一刹那网友间的相互询问,到权威部门通过媒体发布准确的地震消息,其间并无太大的时间间隔。尽管几个小时中,一度出现了浙江、湖北发生地震,以及北京可能发生余震的不准确说法,但正因为信息渠道的通畅,后续的权威信息足以覆盖和扭转人们先前的模糊认知。
地震,为什么受伤害的总是学生
读完这则新华社新闻,心情陡的一震,更比猛然听到胶济铁路火车相撞还要紧张、还要惴惴不安。缘何?据报道,四川这里因地震伤亡的,多是学校的学生。花季少年少女,竟然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中,惨遭摧残,成为自然灾害与人为过失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