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评论频道>>主笔专栏>>丁海东

女主播三劝嫌疑人自首的启示

时间:2005-09-22 00:00:00  作者:海东青  新闻来源: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18日下午,向菲陪着杀人嫌疑人余昭明到北京市西城警方自首。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神州夜航”节目的女主持人,向菲一段时间来引起广泛关注,不是因为她的姣好面容、甜美声音,而是因为她7个月来成功劝说了三名在逃凶杀嫌犯来京自首(9月20日《新京报》)。

之前,陕西农民袁炳涛一气之下杀死妻子的情人后畏罪潜逃。今年3月24日夜,袁炳涛给“神州夜航”主播向菲发了一条短信决定投案自首。4月1日,袁炳涛来到北京,在向菲的陪同下自首。

再之前,今年2月17日,在潜逃11年之后,年仅19岁的杀人嫌疑人辜海军也是在向菲的劝说下,从广东佛山来到北京投案自首的。

一个弱女子,何以能深深打动凶杀嫌疑人的顽劣之心,扭转他们错乱的人生轨迹,足可引起全社会及每一位执法者的思考。

在逃犯罪嫌疑人自首与近年来司法机关追逃力度加大、社会综治措施得力这个大气候有关系。犯罪嫌疑人也是人,也有对于自由与安宁的渴望,然而逃亡路上遍布荆棘、风声鹤唳,让逃亡者惶惶不可终日,自感无路可逃的他们,不得不选择了自首之路。

自首需要外部条件,更需要内心勇气,在逃嫌犯心理转变、勇气产生,很大程度取决于他对外部条件的感知。没有人生下来就是一个罪犯,纵观被向菲所成功劝说的三名凶杀嫌疑人,都是因为一时的激情犯罪而走向逃亡之路,他们当初之所以选择暴力,除去自身素质以外,也有社会原因;而让他们告别逃亡、走向新生,恐怕也有赖于社会对他们的感召与呼唤。让犯了罪的人重树新生的勇气,社会和社会中每一个个体都有一份责任。

在成功劝说三嫌犯自首的传奇故事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女主播向菲对这种社会责任的细心体会和用心履行。由此,我们想到近来因“该不该杀”引起争议的王斌余案件,上述三人与王斌余其实有着颇多相似之处:同处社会底层、少人关心少人问、文化素质不高、案发前无恶劣表现……于是,隐藏在他们胸中的“恶之花”一旦爆发,其破坏力却令人咋舌。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女主播的真情沟通和循循善诱,一旦受外因诱惑,难保余昭明等人不会“破罐子破摔”,成为第二个、第三个“王斌余”。

在逃嫌疑人为何选择女主播陪同自首?因为女主播身份和工作性质特殊,能够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当他们的心理诊疗师…… 这给执法者带来了什么启示呢?执法者应该进一步转变执法理念,坚持文明办案、打击与保护并重的执法理念。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位执法者都像女主播那样被引以为“知己”,更不是误导执法者放纵、容忍犯罪,但如果执法者的面孔更柔和一点、作风更细致一些,自首者可能会更多一些,隐患会更少一些,社会会更和谐一些。

[责任编辑:zywyaoyu]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