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至广汉的硬卧上铺票原价39元,现价仅为15元!”11月15日,成都火车站开了中国铁路客运史票价折扣的先河——当日起,成都至广元等地的列车硬卧实行打折,总体票价降幅达30%。据成都火车站有关人士介绍,此次降价主要是为了增加上座率,以适应客运市场的需求(11月16日《第一财经日报》)。
数十年只涨不降的火车票价开始出现“异动”,无论如何都是值得平头百姓们高兴的事儿,打折表达了铁路客运部门主动“适应客运市场需求”的意向,则更为可喜。但是,经过铁路票价打折,老百姓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铁老大”是否已挤上了市场经济的末班车?笔者表示怀疑。
先来看看此次打折的实际情况,成都市距广汉市仅38公里,坐汽车走高速不足半小时,票价也只需10元左右,即使火车卧铺票降到15元,恐怕也少有人会费力不讨好地选择火车。另一条打折线路也是如此:成都至德阳的硬卧上铺原价为41元,现价为17元,时间要花1个小时20分钟,而汽车票价为18元,费时最多1个钟头。报道说降价的第一天,成都到广汉和德阳的铁路客流并无起色。这正说明,如此“打轻不打重”的折扣,不会给经营者带来什么好处,老百姓也得不到真正实惠,是一种“伪折扣”。
市场经济中,受供求关系影响,有打折就有涨价。但提到火车票涨价,却又是我们这些平头百姓们心头抹不去的痛。从1999年铁路春节客运开始涨价以来,每年的春运票价都是只涨不跌。记得当时提出的也是一句蛮具市场经济理念色彩的口号——“削峰平谷”,意思是节日期间客流量太大,铁道部门希望通过价格杠杆手段来均衡调配。但事实上,价格调节功能发挥出来了吗?每年春运,除了“铁老大”赚个盆满钵满外,广大旅客看到的照样是“黄牛党”乱窜、一票难求,火车上照样是怎一个“挤”字了得!
如此说来,“铁老大”一直是乐于且善于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的,但铁路客运市场为何广受诟病?问题的症结出在哪儿?很简单:垄断。
如果一家企业控制了某种产品和服务的整个市场,而且这种产品和服务没有相近替代品的市场,以至于一个企业就是一个行业、一个市场,那么这种市场就是“垄断市场”。在垄断的市场环境中,无论再用什么价格手段去调节,无论刻意营造出如何花哨的经济现象,都难免是一种“伪市场经济”。这时市场经济那只“看不见的手”是有毛病的,它的胳膊肘儿老爱“往里拐”,吃亏的永远是作为消费者的普通百姓。
有消息称,铁道部目前正加大改革力度,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铁路建设运营,参与投资建设的民营资本或外资享有一定自主经营权,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因为打折是末,打破垄断是本,如果说成都火车站的降价之举打破了铁路票价的坚冰,那么,铁路客运垄断经营的坚冰何时被打破,我们拭目以待之。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