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评论频道>>主笔专栏>>丁海东

严查乱收费的“嘴巴”和“口袋”

时间:2006-02-23 00:00:00  作者:海东青  新闻来源: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沉默,依然是沉默。距8校违规收费2270万元的黑手被国家发改委捉住并曝光,已过去4天,但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竟然还在保持沉默!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圣地,按说,如果没拿到过硬的证据,国家发改委是不会轻易对其进行曝光的,但除了个别学校已接受批评,正积极进行整改外,也有不少学校声称“事出有因”,更有学校称发改委的曝光是“胡扯”。那些“立场强硬”的学校在辩解之余,都无一例外地祭出了“上级领导”的大旗——“已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等待上级领导的答复。”

单位出了事,不是向公众和上级部门作澄清和深入检讨,而是向上级领导汇报。背后隐含的意思是什么呢?是不是向上级领导汇报商讨一番,然后在上级领导的领导下,对这突如其来的曝光危机进行公关,想方设法把“乱收费”变为“合理收费”?面对这样的“汇报”和沉默,我们有理由猜测,出事前,学校和他们的“上级领导”可能就已经结成为一体,学校之所以敢成千上万地伸手乱要钱,是因为上面还有个“嘴巴”允许他们这样干。

上级当然是指某些地方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说,学校收费的乱,反映出教育行政管理的乱。要清查学校乱收费事件,就必须尽快查清上头的“嘴巴”,不仅要查清开口认同的“嘴巴”,还要查清闭口默许的“嘴巴”,一方面厘清责任,还当事学校和当事人以清白;另一方面整肃教育管理体制,让真正的始作俑者依法受到惩处。

除了查清乱收费的“嘴巴”外,还必须尽快查清乱收费“口袋”——这一笔笔巨额乱收费资金到底流向了何处?

据媒体报道,自从8校乱收费行为被发改委曝光后,网上举报学校乱收费的帖子逾万条。网上言论固然不可全信,但面对8所学校就乱收了2270万元,面对我们身边屡有发生的高价“择校费”、“赞助费”事实,我们不禁要追问,全国那么多所学校,还有多少家有过乱收费行为,其金额又达到了怎样一个天文数字?

这笔账有人算过,早在2004年,就有教育专家保守估算,10年来我国教育乱收费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去年9月,发改委公布全国价格举报的六大热点,教育乱收费蝉联首位(《上海青年报》2月21日)。而我们应该继续追问的是,这些教育乱收费收来的钱都花到哪儿去了?有多少是真正用来改善教职工待遇、翻新校舍、购买教学设备,还有多少是入了单位小金库,甚至是落入了个人的腰包。

教育部门原本是个清水衙门,但奇怪的是,近几年,发生在教育领域的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案件却接连不断,教育领域也成为腐败犯罪的重灾区之一。从招生录取到教学设备采购,从购买学生保险到对外承包教学点,从人事管理到基建招标;教育腐败已经开始从“吃学生”、“吃家长”发展到了“吃教师”、“吃社会”……据《检察日报》报道,自2003年1月至2004年7月,广西检察机关就立案侦查教育系统职务罪案218件243人,占立案总数的13.63%,涉案金额达2370余万元。

管理混乱易产生腐败,乱收费的下一步很可能是乱花钱、乱捞钱,最终发生腐败行为。希望有关部门能以此次8校乱收费事件为突破口,下决心彻查学校乱收费的“嘴巴”和“口袋”,依法追究相关人士责任,还校园一方净土。

[责任编辑:zywyaoyu]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