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评论频道>>主笔专栏>>金陵客

[检察日报]浪淘尽,浪淘不尽

时间:2010-05-17 08:22:00  作者:金陵客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庸医眼里,世上的人一个个都是病人,不是重危病人,就是轻微病人,至少也是一名候补病人。事实恰恰相反。他看见的那些人,其实都很有健康的能力,稍有病痛,都能主要依靠自己的能力战胜它;即使不慎病重,也能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与毅力,向健康的方向努力。不过庸医并不这样看,他看到的人,都可以一二三四罗列出一堆病情来,真够吓人。一旦被他吓傻了,明明不是重危病人,可能就真变成重危病人;明明不是轻微病人,可能就真变成轻微病人;明明与病痛毫不相干,可能就真变成一名候补病人。 

  这一段话,是和朋友聊的一点感想,不过并不专指医生这行。现在“专家”太多,处处“庸医”不少。信口开河不好,找熟悉的说,比如媒体,就充塞着这样的“庸医”。 

  说一点感触比较深的。比如某些媒体一直擅长拿大学生说事,尤其擅长拿女大学生说事。只要有一个大学生有点什么事,马上就是一大篇当今大学生如何如何,马上就能给全体大学生开出一大堆“药方”。我常常看不下去,叫学生写文章,劝他们不要迷恋于向大学生泼脏水。于是有更聪明的,专挑80后、90后的毛病,不是冷嘲,就是热讽。在某些媒体的报道之中,很难看到80后、90后做的一件好事。我就很怀疑,难道80后、90后真的是贬义词吗?现在又有更更聪明的,看上了“富二代”。社会本来贫富不均,“贫二代”与“富二代”的对比,当然非常吸引眼球。再说,要找一个两个“富二代”的炫富言行,还不是小菜一碟?好,就把它拿出来,做公众的靶子。网友群骂之外,有专家分析说,“‘富二代’们有五种表现:明显不成器,缺乏危机感与对于压力的心理反应机制;缺乏对父辈事业所在社会环境的认知;具有在优越生活环境中形成的消费能力,极端缺乏对自我、社会关系与团队的管理期待与能力;缺乏自我节制与妥协能力,个性比较张扬;物质至上思想突出,极度缺少公德修养与道义感召力。”这里的某些分析,或者自有道理,但是,盖棺论定式地认定“富二代”们“明显不成器”,作为某些媒体和专家给“富二代”的当头一棒,我则不敢苟同。第一,一概而论地认定“富二代”们“明显不成器”,不符合事实。“富二代”之中大有“成器”者在,不过你没有注意罢了。举例而言,手头有2010年5月14日《现代快报》,报道浙江舟山的一位“富二代”苦寻打工女友,非常感人。其中一个标题,就是“离开父母白手起家”。请问,这位“富二代”也“明显不成器”吗?第二,“明显不成器”从来不能作为正常青年群体的特征。“富二代”之中确有不成器者,难道“贫二代”之中,就没有不成器的吗?不贫不富之二代,就没有不成器的吗?天下不成器者多矣。不能因为“富二代”之中确有不成器者,就一概而论地说,凡出身富裕家庭的子女,一律“明显不成器”。这叫什么逻辑?这种“庸医”之论,是“专家”该说的话吗?还是媒体报道兀自断章取义? 

  儿时读《战国策》,有篇《触詟说赵太后》,有名言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一直记忆在心。认定“富二代”们“明显不成器”,对青年成长看不出有什么好处,可见不是“为之计深远”。人的出身不可选择,“富二代”们出身于富裕家庭,不是他们自己的错。他们的家长对他们的教育或许存在种种欠缺,不懂“为之计深远”,更不是他们自己的错。给他们贴这种“明显不成器”的标签,何益之有?这就叫“为之计深远”吗?岂不荒唐! 

  忽然想起苏东坡那几句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直读,一直都很感动。忽然明白其实不过一厢情愿。浪淘尽谁了?看影视剧里周郎赤壁翻过多少烧饼,就能预料,千古风流人物还得继续千古风流下去。自古以来浪淘过谁?大约只能淘沙,此外恐怕谁也淘不尽的。所谓“尽”,那也不是浪淘的,而是他自己不成器,自己淘汰自己罢了。

[责任编辑:杨柳]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