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评论频道>>主笔专栏>>老 土

13岁少年考上伊顿公学,羡慕啊羡慕

时间:2009-07-30 11:02:00  作者:老土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倍儿哏”,知道啥意思不?天津

  话,“逗”。今儿个读到《广州日报》29日的一篇文章,就倍儿哏。说是啊,一个13岁的广州少年,考上了伊顿公学。“英国伊顿公学,是世界闻名的贵族中学,它以培养英国王室和政界、经济界的精英著称,平常人家‘可望而不可即’”,记者的介绍充满阳光。

  男孩名叫吴比。记者妙笔生花:“人如其名,男生吴比拥有‘无比’的信心:‘如果伊顿不录取我,那是他们的损失。’”

  吴比有一颗无比勇敢的心,那可不是毫无根由的瞎吹。首先是这伊顿公学的入学考试。吴比说了,“题虽然不难,但听说没人能做完”。一道大题只有30秒钟时间,2000人竞争一个名额。但吴比又说了,能通过考试,可不表明自己就是神童,因为“我的很多中国同学都非常聪明,我相信只要克服语言障碍,他们也有可能考上伊顿”。其次,是这精英学校的学费。5年下来,要250万元人民币。这还不算,由于伊顿公学“强烈建议”通过初试的学生在英国本地读小学,2007年1月,不到11岁的小吴比在妈妈的陪伴下就已留学英国小学,至今两年有余,耗去白银几何,自己想去吧。所以,吴比没有理由不自豪啊。于是他小人家(称“老人家”,有些用词不当吧?)xx哄哄:“现在正在写一本自传体的小说,名字叫做《五千九百英里以外》。”记者先生注曰:这距离,“正是广州到伦敦的飞行距离”。

  这距离可不近。俺先是生了向隅之心。要是俺家孩儿也提出要去上伊顿公学,俺恐怕是连一年的学费也凑不齐。不过,俺孩儿的语言不是障碍,他小学就通过公英二级了,要是有伊顿可上,他敢一个冲刺就让他的英语盖过伊顿的老师。俺敢说,要是凭考试就成,伊顿公学就成中国孩子的游乐场了。

  中国人在海外,历来是做苦力的多。辛辛苦苦挣几个血汗钱,舍不得花,就寄给中国亲人,或是回国投资。如今,听说国人在国外花钱如流水,看得外国人都傻了:中国人可真富!跟过去比,中国是富了,但老外不知道,中国人富的是凤毛麟角,在同胞面前,他们也从不露富,更不会像盖茨那样把财富捐了,你地震你流浪,关他何事?

  说到流浪,不由想起了三毛。小小三毛,细细的脖子,支着一个大大的脑袋;瘦弱的胳臂,紧抱着干瘦的身子。稚气中含着灵敏,迷茫中透着渴望。似是满不在乎,又随时准备自卫,警觉得就像梦中的余则成,一惊醒就要拔枪。某日,三毛饿极了,就趴在肉饼店的台子上,望着那些好吃的发呆。兜里没钱,他又往前走去,这次他看到了鸡鸭鱼肉。三毛饿啊,就是个馒头也成,可是他兜里没钱,只好往前走。

  《三毛从军记》开篇有一段台词:一九三七年,中华民族的危亡到了最后关头,全面进入了非常时期。每时每刻每分每秒每张嘴巴都在呼叫着:非常时期的经济,非常时期的金融,非常时期的财政,非常时期的精神训练,非常时期的国民教育……非常时期非常便宜———六折房租……??喔唷等一等,鱼目混珠了……

  接下来就是广播:

  要以无数的无名华盛顿来造就一个有名的华盛顿;要以无数的无名的岳武穆来造就一个中华民族的岳武穆。

  呵呵,现在也是“非常时期”。据说是“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据说是珠三角失业工人若干。据说是要全国上下“共度时艰”。老蒋说,要以“无数的无名的岳武穆来造就一个中华民族的岳武穆”,无名的是三毛,精英是吴比,不知多少三毛能造就一个吴比?

  喔唷等一等,鱼目混珠了……

[责任编辑:zywyhp]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