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谢根荣是大富豪,并非戏言。因为那时他已有7个亿。可富了还想更富,为了拿下一个肥硕的项目,谢先生就开始想招了,最终是用虚假证明文件到银行骗了数亿元的贷款。银行也不是傻子,也觉着这事儿不咋瓷实,就找谢先生去问话,你猜谢先生是怎么应对的?他领着银行的爷们去看了一件他的宝物——一件躺在玻璃柜里的金缕玉衣。虽说黄金有价玉无价,虽说它是贵重文物,银行家也难以看出它值几吊钱啊!可谢先生有招啊:他事先已请京城最著名的几位专家,为这件宝物定了个价:24亿。银行的爷们,信了,就此打道回府,谢先生的几个亿算是贷出来了。
银行的爷,为什么这么容易轻信?这年头,骗子贼多,从街头做局骗钱,到短信、电话、信用卡诈骗,都是骗钱,都跟银行相关,他们就是骗和被骗的专家,骗谁也骗不了他们哪?可要是你看了这几位专家的名头,就啥都明白了:史树青先生,2007年已经去世了,曾任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杨伯达,原故宫博物院的副院长、著名玉器专家;王文祥,世界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主任;李劲松,中国宝玉石协会原秘书长;杨富绪,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主任。这几个腕儿,该是行业里顶天儿的——叫什么“翘楚”的人物吧?他们说了,谁敢不信?连白岩松都说了:“这样的名头摆放在我的面前的时候,我当时第一直觉就是随便马路上捡出一个石头告诉我这个价值一个亿,估计我都会信。”
冷不防骗人一下,还算容易。要靠骗通吃天下,难。因为还不上贷款,谢先生骗贷的事终于露馅了,他人被抓了,银行的那几个亿也打了水漂。
话说到这儿,你一定会问:这谢先生,他不是有件值24亿的宝物吗?拿来,不就可以顶账了吗?
顶不了。因为那是假的。
那不是几位名家鉴定过的吗?难道专家走眼了?
要真走眼了,还算说得过去。因为玉石文物鉴定毕竟还是一门主要靠知识靠经验靠肉眼的学问,科学性稳定性不高。可问题是,几位专家的鉴定是这么做出的:金缕玉衣藏在玻璃柜里,几个专家隔着玻璃看了看,吃了东家一顿大宴,掖了东家几十万块钱,就签下了自己的大名,给了个值24亿的鉴定。而这件“宝物”,是今人用玉片金丝穿成的仿制品。
你是出离愤怒呢,还是认了?美国人说,政治家最不可信,尽说鬼话。他们更愿意相信知识分子,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我们这里,知识人也造假也只认钱,他们不再是社会的脊梁,他们不仅有传统的人云亦云随大溜好虚荣的痼疾,还患上了一切向钱看、随风摇摆、喜好“难得糊涂”的流行病。
中国古代的科学家,有时也能接近事物的真相。比如宋代的沈括。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他的《梦溪笔谈》有两处记载了磁现象,当属世界最早。可是,他就此止步了,并没有对这一现象加以研究作出解释,而是说“南北相反,理应有异,未深考耳”、“莫可原其理”。到了1600年,英国人吉尔伯特写了《论磁》,记录了磁的各种现象,把磁力和电力作了对比,并尝试着解释了磁力和电力的来源。如果沈括,还有其他中国科学家,能有这样一种刨根问底的精神,中国的科技史文明史是不是会改写呢?
媒体曾报道,因为地震专家发出错误预言,导致有人在地震中丧生,意大利检察机关对专家提起了诉讼。对这几个不负责任的专家,我们可不可以起诉他们呢?如此信口雌黄而不负责任,吾不知其可也,不知还要延续到哪一天也。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