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评论频道>>主笔专栏>>覃匡龙

莫使廉政培训走调变味

时间:2005-10-18 00:00:00  作者:覃匡龙  新闻来源: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近年来,各地纷纷尝试通过培养“廉内助”方式构筑反腐败的“家庭防线”,比如安排官员夫人听取反腐败报告讲座,观看警示教育录像,倡议争当“廉内助”活动,有的地方还组织了领导干部配偶廉政建设培训班,让这些官员家属当好“家庭纪委书记”,把好家庭廉洁关。

这些反腐新招对于当前的反腐倡廉工作无疑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但是,有一种现象也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日前看到一则消息,某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妇联联合举办了一期为期三天的“领导干部配偶廉政建设培训班”,全市100余名领导干部的配偶参加了培训,培训结束后,参训学员赴韶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照理说,只有三天时间学习廉洁自律的规定和相关法律是很紧张的,既然有时间外出考察,为何不花多点时间坐下来静心学习?难道只有跨省到“红色旅游点”才能“缅怀先烈遗志”,方能领会廉洁真谛?莫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真实目的是打着廉政培训的幌子游山玩水、公费旅游?

我的手边还有一份由某省省委组织部和省妇联联合下发的通知,这两家单位准备近期组织一次某系统领导干部配偶廉政建设专题研究班,通知上白纸黑字写着这个研究班为期五天,资料学杂费用收费380元,食宿费另理,经费开支由学员单位负责,没有工作单位的由其配偶单位承担。我不知道这个研究班会不会也有类似的外出考察安排,单说这五天近400元的收费,就相当于一个小学生几个学期的学杂费,我实在不明白这笔费用将会用在何处,难道是公费报销就可以漫天要价?有没有会议组织者借机赚钱的嫌疑?

应该说,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私利,在直接腐蚀领导干部难以奏效的情况下,便从其家属或亲人身上打开“缺口”,从而可能导致领导干部“失足”。对此,有关部门将廉政教育深入到家庭,要求领导干部配偶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坚决做到不参政、不收礼、不搞特殊化、不攀比、不给爱人出难题,履行好“家庭纪委书记”的职责,筑起廉洁自律的家庭防线,在事业上做爱人的贤内助,作风上做爱人的监督员,使自己的爱人“耐得住艰苦、顶得住歪理、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这应该算得上反腐的一种新手段,也是防止官员腐败和职务犯罪的未雨绸缪之举,这种“打预防针”的方法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我们要特别提防某些人,打着廉政的旗号,大行腐败之实,像这样慷公家之慨,组织所谓的“红色旅游”遍访名山大川,借所谓的廉政培训,乘机敛财,满足小团体小部门的利益,其结果只会使廉政教育变味走调,使廉洁培训沦为作秀的道具,让公众对反腐败失去信心,最终毁坏了反腐倡廉的大业。

我的观点是:只要是为了反腐败,所有的反腐新招都值得尝试,应该鼓励。但是,以反腐败的名义搞腐败,是需要我们格外提防的,也是我们需要坚决抵制的。

[责任编辑:zywyaoyu]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