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评论频道>>主笔专栏>>覃匡龙

回忆老廖

时间:2008-05-30 00:00:00  作者:覃匡龙  新闻来源: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老廖在我的记忆里永远是一张笑脸。

认识老廖是15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大学毕业刚分配到报社工作,领导交给我一项赴广西采访的任务,为此我与当地记者站进行了联系。接通电话后,电话那端传来浓重的客家方言味普通话,说话的正是老廖。听说我要过去采访,老廖热情地说:“我去车站接你!”

走出南宁火车站,第一眼见到的是老廖闪闪发亮的额头,或许是略微谢顶使得额头显得格外宽阔,额头之下那张笑脸真诚而又亲切。老廖不老,那时还不到45岁。当得知我也是广西人时,他兴奋地连声说好,让我一定要多看看家乡,特别是要多看看家乡的检察工作,把亮点宣传出去。

这次采访让我们成了好朋友。后来的日子里,老廖很多细节感动着我。

老廖是一个快乐的人。他的名言是“快乐工作,快乐生活”。认识老廖,好像就没发现他有什么烦心事,每天都是笑眯眯的。老廖很幽默,总有说不完的趣事笑话,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常常成了他发挥幽默天赋的道具。有时他还会指着电视告诉你,这个情节就是从他的段子里“抄”来的。老廖爱打球,他的保龄球打得出神入化,听说在南宁经常参加比赛拿奖。每次来京,他都要向报社的保龄高手们叫板,如果赢了,他会像孩子一样高兴。

老廖是一个热情的人。老廖老家在北海合浦,早年在湖北当兵,海边人的朴实和军人的豪爽在他身上完美融合。每次报社有同志到广西,不管公干还是私事,他都要当一回“地主”,遇到熟人一定会邀请到家里坐。记得他曾有一次抱怨报社某位同志去了广西但没告诉他,不够意思。其实我明白,他只是把自己当成报社在广西的家,到这里来就等于回家了。你说,大老远过来,这里有你一个家,哪有不回家的道理?

老廖是一个爱家的人。老廖最喜欢在我们面前念叨家人。每次喝酒喝到兴头上,他都不忘在我们面前炫耀一下夫人和宝贝女儿。女儿考上大学了,到广州发展了,结婚了,买房了,这时的老廖总是毫不掩饰地向我们显示着他的自豪与幸福,仿佛我们只有像他一样开心才显得够哥们。他对夫人更是宠爱有加,无论是在鲤湾路的老检察院,还是在凤翔路的新宿舍区,人们大都能记住这样一个场景——老廖拉着夫人的手,漫步在夕阳下——这幅甜蜜温馨的画图让多少人羡慕不已。

老廖是一个敬业的人。作为《检察日报》驻广西记者站站长,广西的新闻大多通过他的手在我们的报纸上变为铅字。老廖不太会用电脑,直到本世纪初,我们的作者中为数不多的用钢笔写稿的,老廖就是其中之一,但这一点不妨碍他抓抢新闻。赶上有急活的时候,他还会把夫人一起叫上,陪他一起采访,捎带帮他打打杂。老廖的新闻敏感性很强,从15年前他的获奖作品《审鞋记》就能看出来。他佳作频出,获得过不少奖励和表彰。后来因为工作调整,老廖到自治区检察院办公室负责编撰《检察志》等工作,虽然离开了新闻报道岗位,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劲儿没有丝毫减弱,常为了核实一个数据,不厌其烦地向同事催要。

老廖是一个在工作和生活中发现快乐,并把快乐传递给我们分享的人。事实上,他还是我了解广西检察工作的一个桥梁和窗口,通过他,我结识了广西检察系统很多朋友,对广西检察工作有了更多了解。

就是这样一个总是把快乐写在脸上的人,却在一年前的今天,2007年5月30日早上9点30分,因心脏病突发意外地走了。遗体告别那天,我代表报社飞赴南宁为他送行。看着躺在鲜花丛中的他,我擦掉眼泪,默默地说,你留给我们的是快乐的记忆,我相信,在那边的世界,你也一定会快乐的。

一年过去了,写下这些文字,给所有曾经被老廖感动过的人们。

老廖名叫廖正彩。

[责任编辑:zywyaoyu]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