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评论频道>>主笔专栏>>王守泉

如厕遭拒的学生为什么会砸银行?

时间:2005-11-03 00:00:00  作者:王守泉  新闻来源: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大河报》消息,10月29日晚6时10分,三名青年进入位于郑州市文化路的一家银行大厅,想到银行的厕所“方便”一下。因银行在下午5时已停止营业,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银行工作人员表示拒绝,三青年与银行员工发生厮打,将头天开业的银行大厅砸得一片狼藉,打伤了三名银行职员,前来执勤的一名交巡警也被砸中头部。最后,三青年中有两人向警方承认,自己是郑州某学校的学生,刚刚在同学聚会中喝过啤酒。

这件事情的不可思议,首先在于三位学生的无知。非办公时间,银行是不可擅入的,银行职员和财产更是不可冒犯的,我想假使当时有保安或刑警来到现场,他们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动用枪械,那将造成让无知莽撞的学生始料不及的严重后果。其次,我不能理解,在自己的要求被拒绝的时候,三名在校学生怎么会选择了打人和大肆毁坏公共财物。因为他们已经是十八九岁的成人,因为他们是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他们正处在鲜花盛开的大好年华,而不是生活无着一肚皮怨气的流浪汉,更不是信奉暴力的匪徒。

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其中必然存在某种原因。我想到的是,他们理应是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的独生子女一代,也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社会利益趋于多元化和思想观念多样化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这个时期,社会思潮更多地关注了高扬人的主体性,实现人的权利,尤其是对个人权利、自我价值的追求。人们不喜欢管生活管思想的单位管理模式,不喜欢居委会老太太管天管地的婆婆妈妈,不喜欢复杂的人事关系,希望有个人独立和个人自由。这样的思潮和追求肯定使国民获得了更多的民主和自由,有力地促进了我们生存环境的进步。但这些追求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单线、割裂和极端的弊病,导致了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利益极端扩大化现象的出现,而对自身权利用什么方式去谋取、在什么状态下能够实现,思考不够,还轻易地抛弃了维系传统社会的一些有价值的美德。在这一状况下,出现“狼”一般的丛林法则状态,并不奇怪。

听在美国生活的华侨说,如果你奉公守法,遵守公德,不逃税不违背交通规则,从生到死,政府都不会找你。这就是一些非法移民可以隐姓埋名地工作生活下来的社会背景。这样的生存形态令人羡慕,但这也只是特定的较为先进的个例。在理论家们的笔下,个人自由的表现形态历来都是分层次分阶段的。马克思的理想要更为高级:在共产主义时代,人的独立自由发展不仅是个体的,还必须是全社会的;个人发展不受任何其他人的限制,同时又以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别人的自由发展为前提。那是最高形式的和谐。

如今需要明辨的是,对“不可剥夺的天赋权利”的追求,不能放在理论假设的自然状态下去考量,不能把生存环境视为零。人在特定社会里追求和行使自己的权利应该与社会条件和社会需要相和谐。英国思想家格林曾说:权利不是天赋的,不是用来反对社会的武器,而是实现社会的共同的善、共同福利等社会道德的必要条件。离开了社会,权利就不会存在。

为什么焦虑烦躁、暴力色情之类的社会问题日益令我们瞠目结舌,为什么谦虚谨慎、礼让平和、友好互助、诚实互信这样的传统美德似乎正在离我们而去?我们需要思考研究,以重建与我们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相适应的个人权利追求方式。

[责任编辑:zywyaoyu]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