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故意杀人案已经判决,但争议并未结束,其中一个焦点是对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的质疑。由于李在电视节目中提到,罪犯的“第一刀是有杀人的念想,之后的几刀则是弹钢琴的习惯性机械动作。”而引发网民质疑,被冠名“砖家”。北大教授孔庆东认为李“毫无廉耻”、“毫无人味”,央视请来“狗屁专家”来评论。清华教授肖鹰的《教授,请勿在亡者的伤口上撒盐》一文批评李将“罪犯杀人的凶残”,“变成了艺术”。对此,李玫瑾感到非常委屈。
其实,李教授不必上火,专家应有接受批评和质疑的雅量,何况您是心理学专家。现代社会流行反智主义,公众不可能对专家顶礼膜拜。《中国青年报》的评论《当调笑“砖家”成为一种风尚》认为,当今社会,调笑“砖家”已然成了一种风尚,因为专家习惯于“说一般人听不懂的话”。对此,专家教授不必勃然大怒,在当代社会,别指望公众像敬神一样待你。看看美国总统被笑星们挖苦得一塌糊涂,还得压住火咧嘴笑,作为区区专家遇到质疑就更不必动怒了。
当然,应该检讨网民质疑专家的方法,我们鄙视诸如“砖家”、“叫兽”的赤裸裸人身攻击。可以质疑专家,但重要的是要认真质疑专家。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体制关注非黑即白的绝对真理,没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很多人不懂论证的机理,不知以理服人,要么无条件服从权威,要么靠激情和辱骂压人。
近年来,“邱兴华案”、“杨佳案”以及“邓玉娇案”的审理,凸显了对精神病鉴定的争议。由于此类鉴定在审判中的特殊作用,因此,有必要认真质疑精神病鉴定专家。
那么何为认真质疑呢?所谓认真质疑就是摒弃道德指责,利用有效论证方法对专家进行质疑。在质疑专家证人方面,美国律师驾轻就熟,其质疑方法丝丝入扣,值得借鉴。斯默在《走向法庭》中提出,质疑专家证人就像推倒一座金字塔。就精神病鉴定这个金字塔而言,鉴定意见是塔尖;中间的塔身是专家的专家资格、鉴定方法、鉴定经验与偏见;塔基是精神病鉴定的学科基础,即其科学性。欲摧毁这一精神病鉴定金字塔,击垮其塔尖、塔身以及塔基均可,而不论击毁塔身还是塔基,塔尖也会应声而倒。
质疑精神病鉴定可以从塔身入手,即质疑精神病学专家的专家资格、鉴定方法、鉴定经验与偏见。以质疑专家资质为例,可以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培训及经验方面质疑专家资质。李玫瑾提到自己大学本科专业是哲学,大学时喜欢读黑格尔的《逻辑学》,显然,这些在专业上和精神病鉴定的相关度并不高。有网民质疑李玫瑾的教育背景以及学术成果,这种做法就比单纯的谩骂更有效。
质疑也可以从塔基入手,即质疑精神病学的学科基础,质疑其科学性。回顾精神病学发展史,其科学性并非毋庸置疑的绝对真理。人类心理是难以捉摸的,不像物质世界那么简单,人不是心理学家可支配的实验狗和白鼠。精神病类型在很大程度上是被精神病学专家制造出来的,1952年美国《诊断和统计手册》列出112种精神病类型,1994年的手册列出374种。上世纪80年代,美国精神病协会估计一成美国人有精神病,90年代估计一半美国人有精神病。美国人开玩笑说:“21世纪,除了精神病医师以外,人人都是精神病。”精神病鉴定就像对着手册贴标签、按图索骥,总有一种精神病适合你。美国人讥笑精神病学专家说,在预约的病人之中,专家断定早来的有焦虑症,晚来的肯定惧怕专家,这是被害妄想症,按时来的是典型的强迫症。美国精神病协会提出越来越多的精神病概念,被贴上标签者也越来越多。1987年,美国精神病协会竟然以投票方式将儿童多动症确定为精神病。当年就有50万有多动症的美国孩子成了精神病,1996年这个数字上升到520万。投票是民主,绝不是科学,这可真是匪夷所思。精神病多了,美国人见怪不怪,有病治病,抱着“自从得了精神病,整个人精神多了”的态度照常生活。
应当指出,精神病鉴定的理论基础是一种假说,并无严格科学性,这是造成精神病鉴定问题丛生的主要原因,科学性不足使金字塔塔基不稳,作为塔尖的精神病鉴定结论自然摇摇欲坠。另外,作为塔身的鉴定专家资质也至关重要,因此,公众应该认真质疑精神病鉴定专家,这样才会促使专家认真对待出具的鉴定意见。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