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评论频道>>主笔专栏>>郑博超

法律理性渗入编剧维权

时间:2009-02-27 15:00:00  作者:郑博超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2月22日,2009年编剧维权大会在北京召开。

  也是在去年2月下旬的一个星期日,我参加了上一届编剧维权会议。那次会议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编剧们饱含辛酸甚至是血泪的诉苦。这次会上,也有编剧谈到了这一点,并半开玩笑地建议编剧们不能老像祥林嫂似的到会上倒苦水了。

  与以前的编剧维权会议相比,这一次会议的基调是轻松的。虽然也有激情洋溢的呼吁,但没有了控诉。编剧们都是文学才子,口才也都上佳,没有了一腔激愤,幽默的“脱口秀”不时换来阵阵掌声和笑声。

  当然,真正让编剧们兴奋起来的是过去一年里,接连有编剧将侵权者送上被告席,而且有几起案件赢得了胜利。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理事、维权部负责人汪海林透露,备受瞩目的《墨攻》编剧李树型起诉张之亮侵犯署名权的官司,最终以李树型胜诉告终。著名编剧麦家关于《暗算》署名权的诉讼,一级编剧胡月伟诉讼违约案,《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的作者张雅文打了6年的侵权官司,一审均获得胜诉。这充分表明,2008年编剧们在维权路上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建设性是这次编剧维权会议的另一突出特点。记得笔者在去年一篇有关编剧维权的文章中曾经写到,编剧们不能只会控诉呼告,更不能坐等维权新时代的到来,他们需要更积极的行动,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学会用法律武器把自己武装起来。从这次会议的主题“依法维权,合同为盾”8个字中,我读出了他们维权行为中的新因子:法律理性。

  在本次会议上,主办方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向全体编剧推出有关影视剧本著作权许可、委托和转让使用权的3个合同范本和1个授权书范本,并特别邀请国家版权局官员向与会编剧讲解合同签订的知识和注意事项。

  在会议进入自由交流阶段时,很多编剧也通过自身的经验、教训传递着这样一个共识:签一个好合同对于维护自身权益是多么重要。

  从四处呼告到法庭胜诉,从呼唤合同意识到普及合同范本,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编剧维权的道路越走越顺畅。维权意识重要,维权能力更重要。与唤起编剧和全社会对维权的关注相比,提升编剧们的维权能力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所要做的事情肯定会更细致,更琐碎。

  我们期待越来越完善的法治为编剧维权提供更优越的环境,也希望编剧们通过自身扎扎实实的努力去推动中国法治的进程。

[责任编辑:zywyhp]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