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评论频道>>主笔专栏>>郑海啸专栏>>最新文章

论对稀缺之物的迷信

时间:2019-05-09 12:25:00  作者:郑海啸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核心提示:

  ·稀缺之物容易让人产生迷信,不稀缺了,也就不迷信了,现在谁还迷信螃蟹?但某些稀缺之物,我们可能一辈子都得不到,比如,你现在吃熊掌就是犯法,我们只有通过读书、思考,来破除迷信。而有些人却只愿天天梦游

  螃蟹。沈括《梦溪笔谈》讲了这样一件事。宋朝大多数陕西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螃蟹。有一个陕西富人,不知从哪个渠道弄到一只螃蟹,直到风干了也没敢吃它,只好挂到墙上当装饰品。邻居去他家串门,一眼瞧见墙上挂的螃蟹,吓得扭头就跑,以为那是妖怪。后来邻居们去的次数多了,不再害怕了,却又以为那只螃蟹可以辟邪,每当谁家的小孩子受了惊吓,他们就把那只螃蟹取出来,恭恭敬敬地挂到那家大门口,希望能借此把小鬼挡在门外。

  熊掌。李一氓先生曾经得到一只熊掌,怎么煮也煮不烂,只好扔了。唐鲁孙先生传授我们煮熊掌的方法,同时提醒:熊冬眠时一只掌摸屁股,另一只拍蚂蚁,拍蚂蚁的这只掌很肥腴,摸屁股的那只则是再怎么煮都有怪味。除了唐鲁孙先生,还有好几位美食家描述了熊掌的滋味:比猪蹄更肥美一些。那是普遍缺油水的时代,若是现在,大概只能说是比猪蹄更腻。

  藤校。这是国人对美国“常春藤盟校”的简称,显得特亲切,显得自家在这些学校都有股份似的。早在晚清,就颇有一些才俊毕业于这些名校。后来有人发现,研究烧饼也可得博士学位,于是对藤校稍稍地不那么崇拜了。不过毕竟仍是稀缺之物,迷信者仍众。最近有人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斯坦福大学不是藤校),有人花120万美元进耶鲁之事曝光,我发现,这些名校怎么这么注重特长生?有人是帆船,有人是足球,自己没特长,家长有特长就行:能挣钱,肯花钱。而被一些人诟病良多的我国教育,则早已认识到“特长生制度”的弊端。

  富豪。某些人总觉得富豪们都是天赋异禀,其实有些富豪确实是靠坑蒙拐骗起家的。某些人总觉得富豪们个个志趣高雅、谈吐不凡,其实他们也是天天玩手机。某些人总觉得富豪们充分享受财务自由,其实他们花钱办不到的事情比我们还多,因为他们的胃口比我们大。

  稀缺之物容易让人产生迷信,不稀缺了,也就不迷信了,现在谁还迷信螃蟹?但某些稀缺之物,我们可能一辈子都得不到,比如,你现在吃熊掌就是犯法,我们只有通过读书、思考,来破除迷信。而有些人却只愿天天梦游。

[责任编辑:贾潇]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