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评论频道>>众说纷纭

“后悔权”不光有益消费者

时间:2010-05-12 11:11:00  作者:常梦飞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如果这一条款果然能够最终通过,那无疑是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一大进步。而且,最终受益的并不仅仅是消费者,也有利于整个“非现场购物”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少,在这个行业里“劣币驱逐良币”的可能性被降低了,诚实守信商家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将增大。 

  消费者“后悔权”的合理性,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市场经济的“公理”之上的,即:消费者有权充分了解所购商品的信息,否则就没有什么公平交易可谈。而“非现场购物”的最大特点,正在于消费者在购买前,无法充分了解商品信息。从这个角度来看,“后悔权”并非像有些商家说的那样是纵容消费者出尔反尔,而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一种尊重。 

  消费者的知情权,本质上说,是消费者主权的一个组成部分。什么是消费者主权?通俗地说就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在商品生产这一最基本经济问题上起决定性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是向商品投“货币选票”。“货币选票”的投向和数量,取决于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程度,体现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和意愿。显然,只有在消费者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货币选票”的流向才是有意义的,才是消费者主权的有效行使。 

  有人担心,后悔权会产生反效果,因为“制度越严,销售成本越高,在价格下降的趋势下,质量只能更差”。这种担心其实是不必要的,因为从国外的实践看,后悔权实际上产生这样一个积极效果:商家主动打破信息不对称,和消费者分享信息,结果反而使退货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销售成本不仅没有升高,反而降低了,而商品的性价比,也更趋于合理。 

  总的来看,后悔权的出现,使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互信增加了,其后果是双赢,而并非消费者单赢。消费者由于有后悔权做后盾,消费行为更加大胆,最终也使得商家获得了更多的利润。

[责任编辑:zywyhp]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