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扬子晚报》报道:为解决权力运行中梗阻的现象,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今年在36个实权部门选择105名科长进行“追踪”评议,要求105名科长在规定的日记本上,对其每天的工作进行记录,分管领导每周要对他们的日记进行“面批”,区作风办定期抽查。据透露,目前该区已有5名干部因记日记不认真被诫勉谈话。
有5名干部被诫勉谈话了,原因只是记日记马虎了事,一页纸只写了几个字。然而,日记写得好不好,与他是否好好干工作,有关系吗?
如此监督创新,唯一的好处,是逼着官员们提高写日记的水平;而很可能的坏处,是逼出一些夸夸其谈的小官僚,整天把精力放到怎么琢磨写日记迎合领导上。当地实行如此“高招”,据说是因为调研发现,一些机关部门存在执行力不强的问题,上面好的做法执行时被打了折扣,在中间权力部门被“梗阻”了,为打通“梗阻”,才有此“服务日记”的创新。看此背景,豁然开朗:原来服务日记要解决的,就是科长们不执行上级命令的“梗阻”,而不是对服务对象老百姓没有感情的“梗阻”——所以,“日记”才不需要公开,只需分管领导“面批”就行了。
服务日记这种汇报工作的监督模式,充其量算是一种官员系统内循环的“选择性被监督”罢了。实际上,接受考评的部门,都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半窗口”行业,最该把每日工作向百姓汇报接受监督。而现在,被“曝光”到媒体上、社区阅报栏的只有这些人的姓名、职务、职能、公开承诺等“公共信息”,最为关键的工作汇报是没有的,即便搞成形式的“服务日记”也只是给上级看,民众又如何对其监督呢?催生的仍然是一套对上不对下的内部监督游戏,而这竟然是我们监督干部的“工作创新”,岂非咄咄怪事?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