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评论频道>>众说纷纭

如此监督仍难改不良工作作风

时间:2010-11-24 10:01:00  作者:别志雷  新闻来源:河北日报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今年年初,江苏泰州海陵区在36个实权部门选择105名科长进行“追踪”评议,要求这105名科长在规定的日记本上,对其每天的工作进行记录,分管领导每周要对他们的“服务日记”进行“面批”,区作风办定期抽查。目前,该区已有5名干部因记日记不认真而被诫勉谈话。(11月22日《扬子晚报》)

  实权部门科长每日写“服务日记”,分管领导每周查询“面批”,区作风办定期抽查,不认真者将被诫勉谈话——— 为改变干部工作作风,泰州海陵区的工作力度不能说不大,措施不能说不严,其初衷不可谓不好。但在笔者看来,期待用“服务日记”转作风,效果不容乐观。

  首先,“服务日记”有变身“功劳簿”的可能。应当承认,写日记是自我反思、自我鞭策的一种好形式,但这种反思和鞭策必须建立在个人自觉的基础上。当写日记成为一种“任务”,并且还要拿给上级看,这样的日记很可能会变成官员的“功劳簿”。前不久,四川一名普通公务员税成康的工作日记感动了亿万网民,被网友评为“最感人工作日记”,各大网站纷纷转载。网友对他的工作日记评价是,“简单、琐碎、朴实,没有豪言壮语,就那些流水账似的内容,但真实可信,感人至深”。税成康的日记得以公布,是在他病逝以后。可以说,他的日记不是为了完成领导的任务,更不是为了向外人展示,而是出于自觉和自省。没有了自觉和自省,我们不知道,海陵区干部们的日记能不能也像税成康的日记那样“真实可信,感人至深”。

  其次,“服务日记”有形式主义之嫌。海陵区想当然地认为科长们“不做事情就无法记录,不事后思考如何做得更好,日记就不会记得‘丰满’”。这样的想法未免低估了某些官员的“创造性”。有一些干部干工作无计可施,写总结却很有一套。没有成绩,他们可以妙笔生花创造佳绩;出现失误,他们可以文过饰非蒙混过关。海陵区的“服务日记”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就类似于工作总结,而现实经验告诉我们,工作总结写得漂亮,工作并不一定做得出色,反之亦然。决策者若以此作为奖惩官员的依据,结果未免会南辕北辙,很难达到促人反思、改进工作作风的目的,还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官员把精力放到做表面文章上,天天为如何写好“服务日记”绞尽脑汁。如此,不良工作作风不仅无法改变,而且还会形成新的工作作风问题。

  指望通过干部日记得到干部作风的真相,有可能是徒劳之举,要想看看干部干得怎样,最好的办法是调查民情。官员的作风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也只有来自群众的监督才能有力地促进干部工作作风的改变。泰州海陵区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其在当地媒体和社区阅报栏公布这些实权部门科长的信息,就是为了加强群众对官员的监督。既然这条道路已经选对,那么就应当在如何将群众监督做得更好上下功夫,而不是纠缠于官员工作日记写得如何,否则将得不偿失。

[责任编辑:杨柳]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