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网重庆8月4日电(记者李立峰 通讯员周光子 魏霞)盛夏八月,走进重庆市荣昌区铜鼓镇刘骥村,白墙黛瓦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刘骥村是一个市级脱贫村,也是一个以英雄命名的村庄。刘骥村第一书记韦永华带领当地群众挖掘铜鼓山红色文化资源,整治人居环境,改造民居民俗,探索特色产业与特色旅游有机融合,走上了旅游致富之路。
刘骥村地处重庆荣昌、大足、四川安岳三区县交界处,恰如“鸡鸣三县”之地,境内的铜鼓山海拔587米,是荣昌区第二高山,著名的铜鼓山剿匪战斗便发生于此。英雄连长刘骥在剿匪战斗中壮烈牺牲,刘骥村因纪念英雄而得名。
2019年3月,军转干部、重庆市检察院检察九部检察官韦永华被重庆市委、重庆市检察院选派到刘骥村,担任第一书记。韦永华迅速掌握了一组数据:刘骥村全村1688户4995人,其中脱贫户131户462人,贫困户5户13人,低保户46户98人,特困人员64人,村中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多,青壮年多外出打工。
在摸清情况后,韦永华和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明确了“精准扶贫、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决定利用当地红色资源,发扬革命精神,带领村民奔小康。
“我们村叫刘骥村,这是一个以英雄命名的地方。不脱贫奔小康,怎么对得起这个英雄的名字?”韦永华介绍说,“刚来到村里,我就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们一起到铜鼓山英烈园缅怀了英烈。我们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韦永华协助村支两委,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思想引领与技能培训相结合,邀请荣昌区检察院干警,通过上法治课、开院坝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宣讲刘骥村的传统革命精神,宣传党的脱贫攻坚政策,激发村民的脱贫斗志,鼓励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村民致富靠什么?靠产业!”韦永华了解到,刘骥村是西南地区保存较为完好剿匪战场遗址所在地之一。他邀请专家多方论证,以具有乡村田园风貌的古寨为生态基底,以铜鼓山红色文化为核心特色,下大力气打造以集红色文化体验、爱国主义教育、田园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红色旅游新地标。刘骥村通过打造铜鼓山剿匪战略地图大型置石、红色景观雕塑和英雄文化柱,保护修缮乡公所、四大寨门等历史遗迹,修建村史馆、铜鼓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并完善道路指示牌、景点标识牌等基础设施,景区雏形已基本实现,区内外游客闻讯而来。去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6万人次。
除了发展红色旅游,花椒也成为村民的“致富椒”。“刘骥村大部分是丘陵地带,土壤以遂宁组红棕紫泥为主,呈微碱性、含钾量高,适合花椒产业发展。”韦永华介绍,驻村工作队入驻后,他们就邀请专业人士对该村地域土壤、农作物培育、产业发展等方面情况作了详细考察检测,经过商讨、探索,提出引进业主承包土地,村集体提供土地流转服务,统一管理、统一种植,初步走出了以花椒种植为主导产业的增收致富之路。一年多来,刘骥村大力发展花椒产业,有效增加群众收入。“今年,我们村共种植花椒约5000亩。我们建成了花椒烤房,成立了韦叔叔花椒专业合作社,进行鲜花椒初加工销售,打造刘骥花椒品牌。我们还依托电商平台,扩大了花椒的销路。”说起村里产业发展,韦永华如数家珍。
“铜鼓山上,我们充分挖掘刘骥村红色文化,着力发展红色旅游。村里正准备结合铜鼓山红色旅游发展,对闲置房屋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开发,发展民宿。铜鼓山下,水源充足,我们发展家鱼、观赏鱼等水产养殖1000亩,种植黄精、脐橙110余亩,推广套种近100亩林下养殖,并推广高淀粉红苕种苗2万株。”韦永华说,在重庆市检察院驻村帮扶下,依托集体经济推动产业发展,红色文化推动铜鼓山旅游,电商平台促进村民增收,四个基地带动特色经济发展,刘骥村集体经济初具规模,农民工纷纷返乡自主发展、建设家乡,村里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刘骥村红色底蕴深厚,现在,很多机关到刘骥村开展组织生活会,接受红色教育!铜鼓山英烈的精神会感染更多人!”韦永华说。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