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检察>>检察要闻

内蒙古:开展危害民生刑事犯罪立案监督显成效

时间:2014-01-16 21:53:00  作者:其其格 范德银 王克伟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正义网呼和浩特1月16日电(记者其其格 范德银 通讯员 王克伟)2013年4月-12月,内蒙古检察机关开展了危害民生刑事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专项活动中全区各级检察机关共监督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71件85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55件65人,批准逮捕34件50人,提起公诉26件40人,法院做出有罪判决16件21人,移送职务犯罪线索14件17人。案件涉及与民生紧密相关的食品、药品安全、涉农惠农。劳动保障等多领域,维护了群众权益、深挖了一批有案不移、有案不立、以罚代刑背后的职务犯罪线索,促进了公正廉洁执法,推动了完善自治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促进了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的整顿和规范。 

  在动员部署和梳理线索阶段,各盟市两级院在对2011和、2012年受理的立案监督案件和公安机关2011、2012年办理的危害民生案件情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加强与公安机关和行政机关的沟通,积极寻找更多的立案监督线索。通过发函或走访公安机关和涉及食品药品产品安全、涉农惠农、卫生教育、环境资源、劳动保障、社会管理等领域相关行政执法单位,查阅有关台帐和案件材料的方式,对2011年以来危害民生违法案件及查办情况进行认真梳理,逐一摸排有案不移、有案不立、以罚代刑的案件线索。在排查过程中发现多起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和非法倒卖、转让土地使用权罪、非法占用农地罪、生产、销售假药罪的案件,目前均已监督相关部门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在“专项监督行动”中,各级院注重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沟通,及时报道专项监督活动的重要部署、阶段成果、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提升对检察机关依法保障民生的社会认知度,为开展专项监督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包头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王少波就开展危害民生刑事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答包头日报社记者问。通过对专项立案监督活动部署情况的详细报道,为开展此次专项监督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锡林郭勒盟两级检察机关通过出动宣传车与公安机关一起深入到各苏木、乡、镇,通过展示宣传图版、悬挂标语横幅、发放法律宣传单、播放宣传广播、现场接待咨询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将危害民生刑事犯罪立案监督的受理范围、要求及联系电话等内容制作成“名片”发放到群众手中,共发放各类宣传材料600多份,解答法律咨询23次,征求意见建议5条,化解矛盾 3 件次。锡林郭勒盟太旗检察院增设了5238170的投诉电话并向社会公开接受投诉,分管检察长做电视讲话,向社会各界宣传开展危害民生专项行动的目的、意义及重点查处的相关内容,提高社会公众对活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赤峰市克旗检察院侦监科与控申科积极沟通协调,在控申科设立专门窗口,以方便群众举报,以乡下检察室为窗口,给当地群众宣传法律知识,特别是危害民生安全的,会同药监、质监等部门教群众怎样识别真假药品、真假食品以防被骗。这些做法极大地提高了打击危害民生刑事犯罪力度,充分凸显了专项监督活动的司法效果。 

  在“专项监督活动”中,内蒙古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的同时注重民生领域检察监督的长效机制建设,取得了成效。如呼伦贝尔市人民检察院、呼伦贝尔市公安局、呼伦贝尔市人民法院、呼伦贝尔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会签了《关于印发共同打击涉药犯罪行为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明确规定了打击涉药犯罪工作制度,拟定了涉嫌药品犯罪案件移送、案件调查侦查协助、案件快速办理和信息沟通等四项制度,并且签署了《呼伦贝尔市共同打击涉药犯罪行为合作协议书》,四机关形成打击涉药刑事犯罪合力,使涉药类民生刑事案件的发现、移送、调查、处理机制实现一体化,极大的增强了打击涉药刑事犯罪力度。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了呼伦贝尔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建设,整顿和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特别是满洲里市院与满洲里市21个行政执法部门搭建了信息共享平台,在移送犯罪线索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 

  针对专项监督活动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与薄弱环节,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创新,促进了相关配套工作机制的建立健全。如锡林郭勒盟蓝旗检察院结合办理的两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积极走访蓝旗劳动监察大队,对其2011年至今所办理的案件,进行了全面审查,并牵头与劳动监督大队制定了《案件信息通报制度》。此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检察机关及时掌握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的相关信息,促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 

  在“专项监督活动”中,通过深入分析危害民生领域犯罪的特点、规律、成因,积极查找行政执法机关监管体制的漏洞和问题,从完善制度、严格管理、加强监督等方面,以检察建议的形式及时向当地政府和行业主管、监管部门提出治本性防治对策,从源头上遏制了危害民生刑事犯罪的发生。

[责任编辑:zywliufan]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