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网重庆8月1日电(记者 沈义)7月31日, 在重庆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了市检察院检察长余敏于7月29日所作《关于规范司法行为工作情况的报告》。
报告显示,近年来,该市检察机关努力扎牢制度“笼子”,紧盯检察权运行关键节点和社会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教育、制度、执行、监督多管齐下,不断推进司法行为规范化建设,促进司法公正,取得较好成效。在中国社科院2013年度《中国法治蓝皮书》检务透明度指数调查中,该院得分居省级检察院第一。
余敏在报告中,主要从四个方面汇报了全市检察机关2011年以来规范司法行为的工作情况,即强化制度约束,让各环节司法行为有章可循;紧盯重点环节,对执法办案监督制约更加有力;深化检务公开,让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注重素能建设,促进规范司法的能力不断提升四个方面的工作。
记者了解到,该市检察机关为了让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积极顺应群众对司法公开的期盼,拓展公开渠道、创新公开方式,深化“阳光检务”,用司法公开倒逼司法行为规范。在积极拓展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方面,重庆市检察院2009年即在全国检察机关率先推行了人民监督员由市检察院统一选任、“下管一级”监督的工作机制,增强了监督刚性。2010年起积极开展人民监督员对职侦办案超期羁押、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情形进行监督工作,2011年将队伍检风检纪纳入监督范围,并于2012年建立了人民监督员参与检察人员违纪调查和检风检纪督查制度。今年又全面推行了人民监督员接待日、人民监督告知、申诉信息主动通报人民监督员“三项制度”,便于人民监督员从职务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反映、涉检信访申诉中发现线索、强化监督。近三年,全市检察机关将属于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内的158件案件全部提交监督,邀请人民监督员144人次参与了76次检风检纪督查和检察人员违纪线索调查,更好地发挥了人民监督员的监督作用。
另外,该市检察机关依托网络平台深化检务公开。依托互联网建起了全市三级检察院互联互通的“法律监督网”,全面公开检察职责、执法程序和工作动态信息,以此作为接受监督、服务群众的公开阵地。设立了“网上接待”平台,及时受理对侵犯诉讼权利、滥用强制措施、违法取证、以案谋钱等执法不公不廉问题的举报投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开通了“案件查询系统”,提供检察环节全部非涉密案件的办案期限、所处环节、处理结果等流程信息,方便相关人员查询,2011年7月该系统运行以来,已公开案件信息10.4万条。
重庆市检察机关还不断创新人民群众参与监督检察工作的方式。三级检察院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职务犯罪侦查预防、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等工作,举办“检察开放日”活动300余场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和各界群众5000余人次观摩未成年人案件附条件不起诉公开听证、参观侦查办案区等活动,主动把执法办案置于公众监督之下。为了更好地接受群众对检察权行使的监督,从2011年起在部分检察院探索重大敏感、疑难复杂案件公开审查、公开答复制度。今年4月,市检察院下发《关于在全市检察机关推行案件公开审查、公开答复制度的通知》,全面推行该项制度,主动邀请社会各界作为“第三方”参与监督,既促进严格公正规范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又促进矛盾化解、息诉罢访。目前,案件公开审查、公开答复制度正在全市检察机关稳步推进。
余敏表示,全市检察机关将以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为抓手,以确保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为核心,不断完善强化内外监督、深化检务公开、增强司法公信的机制和措施,进一步提升司法规范化水平,以今年开展“规范司法强化年”活动为契机,继续推进司法行为规范化建设,着重在进一步强化司法理念教育、整治突出问题、严格司法责任、发挥科技管理手段对规范司法行为的刚性约束作用、深化检务公开等五个方面下功夫,为推进依法治市而不懈努力。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