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检察>>反贪局长访谈录

辽宁葫芦岛市反贪局长:任何嫌犯都会留下蛛丝马迹

时间:2011-11-25 15:31:00  作者:黄河 王志平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辽宁葫芦岛市反贪局长戴东风。

  反贪局长访谈录之专访辽宁葫芦岛市反贪局长:任何犯罪嫌疑人都会留下蛛丝马迹

  说起反贪,戴东风总笑称自己是“半路出家”。 

  1995年,37岁的戴东风在辽宁省盘锦市检察院的公诉处正干得风生水起,不仅荣获了盘锦市“优秀公诉人”的称号,还担任着公诉处副处长一职。正当所有人都认为他会在公诉业务上更进一步时,他却被调入一个和公诉工作完全不同的部门——反贪局,任侦查处处长。 

  初入反贪局,戴东风有些不适应。在公诉部门所有的证据材料都是现成的,只需仔细筛选,发现其中问题即可,习惯了这种公诉工作模式的戴东风自然在反贪办案中对证据收集环节颇为不适应,常常手中掌握的只有一条小小的线索,让他颇感为难。 

  十多年过去了,昔日因手握有限线索颇感为难的侦查处处长早已因在反贪工作中的出色表现被任命为盘锦市检察院反贪局局长,后又交流到葫芦岛市检察院任副检察长兼反贪局局长,以扎实的证据收集而著称,也因此获得无数荣誉,除了是辽宁省十佳反贪局长外,还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检察(职务犯罪侦查)业务专家”的称号。 

  任何犯罪嫌疑人都会留下蛛丝马迹 

  作为地级市检察院的反贪局长,戴东风的办案经历十分丰富。在接近二十年的反贪生涯中,先后组织指挥查办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578件759人,其中大案要案306件424人,侦结率100%,移送起诉率91%,有罪判决率100%,直接追缴赃款5358万元,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2亿元。除了在盘锦和葫芦岛留下过办案足迹外,还赶赴沈阳参与了“10·18慕马”大案,在北京则主侦 “8·01曹忠武”特大案等等。 

  《方圆》:你侦破过很多大要案,对于证据的收集应该是颇有心得吧? 

  戴东风:经过十多年的办案,我总结,其实要想拿下整个案件,在收集证据上必须做到两个要点。 

  《方圆》:哪两个要点? 

  戴东风:细和宽。一方面,面对线索,初查时一定要十分细致,绝对不能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这些极可能就是破案的关键所在。 

  另一方面,自己的知识面一定要很宽,不能单单局限在案件本身,对于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背景、工作环境、习惯嗜好都要全面了解。我曾经在接手一个案件前,把几百页的案卷反复读了三遍,为的就是更加全面地了解犯罪嫌疑人。 

  《方圆》:反贪破案有很多环节,作为身处办案一线的指挥官,你认为哪些才是破案的关键? 

  戴东风:我认为两个环节最为关键,第一是固定证据。任何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都会留下蛛丝马迹,贪污贿赂案件也是如此,很多查证到的证据都是表面现象,必须将它们固定下来,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其中包括举报材料、举报的事实存在,相对应的人证和物证等等,像在侦破沈阳市电信局局长邵文章贪腐案中,我们在这方面就做得很扎实。 

  《方圆》:能具体谈谈当时的情况吗? 

  戴东风:我们讯问邵文章开始,他就百般抵赖,案子直接陷入了僵局。于是,我们选择细查邵文章妻子高翠红的一些经营活动,发现了她开办了5个与电信产业相关的贸易公司,但是都没有启动业务,当时就断定这是案件的突破口。随即派人赶赴北京、广州和深圳等地,对涉案的百余人和数家企业进行全国调查,获取了大量的证人证言和书证,后来查证与邵文章有关联的公司多达14家,仅北京一家公司就向他行贿120余万元。这些金钱交易的单据我们统统拿到了手,关键的证言全部录音,然后一一摆在邵文章的面前,他自然就低头认罪,如实交代了受贿的犯罪事实,因为涉案数额巨大,被判了死缓。 

  《方圆》:另外一个关键环节呢? 

  戴东风:就是讯问,它往往是拿到证据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很多案件的突破都是从讯问开始的,虽然现在有了“零口供”的实际案例,但我总是感觉没有口供就会有点虚,不是很完美。 

  侦查讯问是门科学 

  《方圆》:有人曾说讯问是一门说话的艺术,你怎么看? 

  戴东风:其实,侦查讯问更像是一门科学。让一个人说出自己最不愿意说的话,而且这些话还是让自己定罪的证据,在这种情况下,讯问就需要采用一定的步骤。 

  《方圆》:一定的步骤? 

  戴东风:对,首先就是要了解对方的心理活动,尤其是犯罪心理。在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面对检察院的调查时,每个人由于身份地位、周边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因素,对讯问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案件就比较好办,当时社会环境还不是很复杂,犯罪嫌疑人基本几个回合下来,就会将犯罪事实交代得非常清楚。不过现在一些人回答问题避重就轻,有的还会试探性地反问,在这个时候就要使用不同的谋略。 

  《方圆》:谋略怎么说? 

  戴东风:简单来说就是见招拆招。每个被讯问的对象都不同,类型很多,有悲观厌世的,有心存侥幸的,有坚决抵触的,对付每种类型都得变着手法来,基本都要先进行说服教育,尤其是那些悲观厌世的,案子还没开始办理,每天却都要不停地和他聊天,长时间地进行疏导。 

  《方圆》:有没有使用过些非常规的谋略? 

  戴东风:当然有。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三假干部”曹忠武的案子,对付他比较棘手。这个人比较“浑”,在提审的时候居然挑拨离间几个检察官,动不动就和你抬杠,激你发火,很多人就着了他的道,根本没法正常讯问。我采取了一个与其他人完全不同的讯问谋略,就是一开始完全顺着他的来,一点也不和他针锋相对,先让他不停地说自己好的一面,这家伙居然一气说了两天,说得多自然会留下些漏洞,抓住这些漏洞才把口供给拿了下来。 

  《方圆》:说服教育如果还没有得到理想效果怎么办?  

  戴东风:我们会开始动用其他讯问手段,其中适时使用证据的效果最快。在犯罪嫌疑人负隅顽抗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都是先慢慢聊着,突然把证据亮出来,“这字是不是你签的?”这些人一下子就愣住了,心理防线随即崩溃,开始全盘交代问题。 

  除此之外,犯罪嫌疑人之间的矛盾总是存在的,一般案件都有同案犯,在每个人都为自己未来着想的情况下,互相“咬”也很容易拿下口供。 

[责任编辑:zywml]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