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网南京11月14日电(记者崔洁 肖水金 通讯员 徐晓红)2月26日,南京雨花台区检察院来了一位急匆匆的访客,他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老总,前来反映自己企业的产品和注册商标被人冒用的情况。他一再强调:“你们放心,我特意把商标注册地和企业住所地专门变更到雨花来了,管辖绝不会有问题。”
3月8日,又一家网络游戏开发公司的老总来到南京市雨花台区检察院,他是专门来反映自己公司开发的游戏被“外挂”程序侵扰的事情,“听同行说雨花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好,我已经把网络安全公司注册在雨花了,就是希望一旦被侵权能得到有效保护”。
据介绍,雨花台区是中国(南京)软件谷所在地,截至2012年底辖区内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30余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软件业务收入近千亿元,是南京打造人才和科技创新名城的核心区和标志区。
“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基础。目前,高科技企业和高技术人才已成为南京发展的重要基石,维护和保障好他们的合法利益,是平安南京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检察机关的职责所在。”南京市检察院检察长葛晓燕说。
2012年2月份,南京市“科技九条”一出台,市检察院就在第一时间制定了服务保障科技创业“10条实施意见”。在强调严厉打击涉及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同时,既有“刚性”的措施,也有“柔性”的办法。比如,侵犯科技创新企业和科技创新人才权益的犯罪,将“严厉打击”;重大案件,检方会提前介入,依法快捕快诉,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科技创新企业和自主创业企业举报其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公安机关应当立案的,检察机关则要进行有效监督,防止有罪不究;同时还要监督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案件,确保涉嫌犯罪的案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防止“以罚代刑”。
据介绍,为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南京市检察院成立了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三检合一办案中心,推行一体化办案模式,构建诉前、诉中、事后、执行“四位一体”的知识产权案件检察监督新格局。同时,建立了类案研究机制,加强对疑难复杂知识产权案件的入罪条件、调查取证、证明标准等问题的深度研究,统一执法尺度,健全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长效机制,牵头与市法院、市公安局、南京海关、市知识产权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等14家单位会签《关于加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执法协作的意见》,在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行政处罚和刑事追究之间搭建起了衔接的“桥梁”。
全市各区检察院也立足区域科技园区和科技企业的特点,纷纷拿出了各具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除雨花台区检察院在全国基层检察院率先成立专业化的知识产权检察机构外,鼓楼区检察院在江东软件园和紫金(模范马路)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分别设立了保护知识产权检察室,构建了集宣传、打击、保护、预防为一体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平台。
如今,遇到知识产权困扰就请检察院帮助,已经成为南京很多高科技企业的第一选择。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