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网宁波8月5日电(记者蔡俊杰 通讯员王宝华 俞旦)近日,浙江省余姚市检察院的“乡村检察官”助推“谁执法谁普法”成功入选浙江省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项目。据悉,这是全省检察系统里唯一入选的项目。
余姚市检察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探索法治乡村建设的独特路径,于2019年5月开展乡村检察官试点工作,以基层检察室为主要载体,向余姚市泗门镇、梁弄镇21个村(社区)派驻检察官,并聘任乡村检察官联络员,将检察职能延伸到基层一线,被评为宁波市检察机关优秀创新成果。
诉源治理,大事也能不出村
该检察院推动法律资源下沉,以泗门镇、梁弄镇为试点,按照犯罪发案率、聚集人口等将21个村(社区)划分若干片区,分别派驻检察官。同时选择梁弄镇横坎头村,轮流指派检察官定期走访。如在办理杨某某故意伤害案时,乡村检察官多次与双方当事人“面对面、心对心”的沟通交流,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对杨某某作出相对不起诉处理,促成基层矛盾化解。同时,深入村(社区),听取基层群众的呼声和建议,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去年5月至今,乡村检察官累计走访村(社)200余次,化解矛盾33件,促进刑事和解10件,不少村庄向着无案件、无事故、无信访的“三无村”迈进。
释法说理,破解乡村普法难
该检察院派驻检察官积极参加村(社)的村民议事日及“星级文明户”创建评比等活动,就家庭婚姻关系、邻里纠纷、土地确权办证以及疫情期间劳资等问题,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为农村百姓答疑解惑。小路下村村级杂志《清风月刊》专门开辟乡村检察官栏目,通过检察官以事说法、以案释法,将法律条文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普法宣传深入民心。去年5月至今,该村矛盾纠纷数量显著下降,刑事案件“零发生”。同时,通过在钉钉平台开发“乡村检察官云平台”,村民不用跑检察院、不用打电话,用手机就能通过图片、语音、文字等形式,将举报线索、个人诉求等上传,平台组织专人回复,回应民生诉求。
发动群众,助推乡村自治善治
该检察院在泗门检察室建立集“青少年法治教育、服务民营经济和环境保护法治教育、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四位一体的综合法治教育基地,已接待近600名社会各界人士接受法治教育。在选派乡村检察官的同时,坚持发动百姓参与,让村民成为乡村善治的主体,以试点村(社)为单位,根据村庄规模、区域位置、经济发展等因素划分成若干网格,每一网格聘任一名政治素质强、有正义感、有担当的村干部、人大代表、热心群众等为乡村检察官联络员,构成基层检察网格。通过季度法律培训、建立微信群定期联络、面对面法律探讨、共同参与矛盾调解,联络员可以妥善处理辖区内因宅基地使用权、环境损害等引发的纠纷。目前,余姚全市已有乡村检察官联络员100余名,成为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有生力量。
下一步,余姚市检察院将乡村检察官试点工作升级为常态化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全院性工作载体,实现对接综合治理“四个平台”纵向全贯通、余姚市21个乡镇街道横向全覆盖。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