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网金华1月26日电(记者范跃红 通讯员吴爱晶)“张检察官,这个年我们都在东阳过!”2021年1月25日一早,在浙江省东阳市一家服装厂当主管的江西人程海良在微信“工友群”里对群主--东阳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助理检察官张妲妲说道,群里不少工友响应着。
2020年3月15日,最初是为了方便帮助农民工讨薪,张妲妲建立了这个微信“工友群”,至今,这55名被欠薪的农民工不仅讨回了属于自己的薪酬,而且不少人还在东阳找到新的工作,甚至有人还在东阳成了家。
老板“跑路”,拖欠工资37万元
江西人罗某在东阳市白云街道经营一家服装厂,2019年3月,他雇佣了来自江西、湖南、安徽、四川等地的55名员工进厂工作。但到了同年的8月份,服装厂因经营不善停止营业,此时员工工资已经拖欠了好几个月,总额近37万元人民币。
“每次向老板要工资,他都说过几天、过几天,后来就联系不上他了。”被害人邱某说。事情发生后,老板罗某如“人间蒸发”般不见踪迹了,被欠薪农民工们都急得团团转。
2019年11月,罗某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移送东阳市检察院审查起诉。审查过程中,检察机关联合街道、公安、劳动监察等部门从该服装厂一家位于义乌的采购商处结算货款13多万,并且按比例发还给了农民工们。但仅凭这笔钱,距离付清员工工资还有不少差距。
变卖机器,检察官督促退赃
审查过程中,承办检察官发现涉案农民工多为外地人,流动性大,且时间临近年底,虽然已结回货款13万多,但55名被害人仍存在一时找不到工作,生活困难的情况,这很有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怎么样才能让农民工们尽可能拿回属于自己的工资呢?
同年12月,承办检察官与劳动监察部门一同监督该服装厂委托人变卖了公司的66台缝纫机,得款7.7万元,并将该笔款项尽数汇入欠薪保证金账户,用来发还给被害人。
此外,承办检察官还与犯罪嫌疑人罗某的家属取得联系,劝说家属积极退赃。2020年1月,经过承办检察官坚持不懈做思想工作,罗某同意由家属退赔8万元。
至此,检察机关已帮助55名农民工追回欠薪共计28万余元。
疫情之下,微信群搭建桥梁
案件到了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阶段,突如其来的疫情将55名农民工“困”在了全国各地,分散在各地的他们无法共同书写起诉状,也不能确定诉讼代表人参与诉讼程序。为了确保每名被害人知晓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权利,张妲妲建立了一个微信“工友群”,与他们时刻保持联系,及时反馈案件进展,告知他们享有的合法权益。
2020年3月,春节已过,复工复产潮来临。在沟通中,承办检察官发现一方面该案被害人受到住房、出行等种种限制无法返浙就业,另一方面东阳本地服装纺织类企业也面临“用工荒”难题。怎样才能帮助他们尽快回来工作呢?
于是,张妲妲在工作之余持续在微信群转发东阳市关于复工复产的相关优惠政策举措,同时积极与本地服装生产企业进行对接,实地查看企业情况,为农民工了解他们最关心的待遇、住宿等条件,并及时发送在微信群里。由于“信息对称”,一个多月就帮助20多名农民工顺利返回东阳,进入他们熟悉的服装行业工作。“我就是看到张检察官在工友群里的招工信息,到了一家服装厂当了主管。”程海良说。
另一边,被告人罗某于2020年4月22日被东阳市检察院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提起公诉。同年7月28日,法院判处被告单位罚金人民币二万元,判处被告人罗某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
由于被拖欠的薪资已基本讨回,案件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中,被欠薪的农民工与罗某方对剩下的近9万元欠薪自愿进行了调解。至此,55名农民工都拿回了薪酬。
虽然案结事了,但“工友群”却没有解散,农民工们不时在群里相互问候着,张妲妲也会将相关法律知识和典型案例发到群里。“出门在外,平安第一,但懂法守法才是王道!”张妲妲时常提醒工友们。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