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网西宁1月26日电(记者李维 通讯员王丽坤)近日,青海省检察院发布《2020年度青海省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全面介绍2020年青海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助推地方治理、服务绿色发展、践行为民司法等工作情况。
《白皮书》显示,2020年,全省检察机关按照“稳增办案数量、确保办案质量、增强办案效能”的工作思路,坚持服务高质量发展与强化高水平保护融合推进,扎实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共摸排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456件,同比增长37.9%;立案1303件,同比增长43.3%;发出检察建议744件,同比增长10.5%;办理涉疫公益诉讼案件36件;通过办案,督促保护被污染的土壤928亩,督促恢复被非法开垦和占用的草原822亩,督促修复被毁损的林地45亩,督促挽回、复垦被非法改变用途和占用的耕地26亩。
《白皮书》指出,2020年,全省检察机关积极融入长江黄河国家战略,围绕加强水源涵养和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传承弘扬山水文化等重点工作,制定致力筑牢“三江之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守护长江黄河青海流域健康安澜专项活动,针对流域“四乱”问题共立案71件,发出检察建议47件;切实强化道路交通领域野生动物保护源头治理,会同公安、交通运输、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等部门共同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办理涉及野生动物保护的公益诉讼案件42件,不断织密野生动物保护法网;围绕“助推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历史文化古迹和文物保护、服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等国家和地方治理重点工作,办理拓展范围公益诉讼案件269件,发出检察建议172件。
《白皮书》强调,2021年,全省检察机关要紧扣服务青海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大势,坚持惩治犯罪与修复生态、纠正违法与源头治理、维护公益与促进发展统筹推进,积极探索运用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助推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的方法路径,通过补植复绿、劳务代偿、缴纳生态保证金等多元化修复方式,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拓展办案范围,探索办理安全生产、公共卫生、消费者权益保护、网络侵害、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公益损害案件;积极释放联动效应,着力加强与人民法院的沟通交流,切实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公益诉讼案件二审程序、案件管辖和评估鉴定等问题上达成有效共识,探索建立公益诉讼线索举报奖励、检察建议整改成效第三方评估等机制,推动形成思路共商、规划共计、成效共赢的良好局面。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