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检察院听证员库启动仪式。
正义网宁波2月3日电(记者蔡俊杰 通讯员蒋杰 徐萍)2月2日上午,浙江省宁波市检察院召开“全面推行公开听证,提升检察办案质效”新闻发布会。会议通报了2020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开展检察听证工作取得的成效,发布了检察听证十大典型案例,开展了听证员库启动仪式。
“检察听证工作是检察机关坚持走群众路线,听民意、解民忧,充分保障人民群众权益的一项积极探索,是涉及检察各项职能,影响及于内外而意义深远的工作,是化解社会矛盾、落实司法为民的重要举措。”宁波市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黄贤宏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0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对85件案件开展公开听证,实现全市两级检察院“四大检察”听证全覆盖,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取得“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其中,宁波市院办理的黄某阳等人与余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土地登记行政争议申请监督案、慈溪市院办理的孙某某刑事申诉案均入选最高检检察听证典型案例,全国共评选13件检察听证典型案例,宁波就占二席。
黄贤宏介绍,2020年以来,两级院检察长带头主持公开听证,推动了一批疑难复杂案件快速有效化解,提升了信访案件息诉化解率,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截至目前,全市通过院领导包案方式,开展公开听证并圆满办结的案件共有7件,历年来数量最多、效果最佳。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7个检察院建成使用公开听证室。其中,市检察院等4个院已接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听证网,实现网络直播,便利网民参与观摩监督。2020年8月25日,宁波市人民检察院就黄某阳等人与余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土地行政登记争议申请监督案举行公开听证会,并通过中国检察听证网全程直播。这也是浙江省首例通过网络直播听证过程的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听证会。通过“公开听证+网络直播+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席”创新模式,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增进检察工作透明度,有效化解持续多年的争议,实现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赢公信的良好社会效果。
此外,宁波市检察机关还建立了公开听证预告制度,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每周对外发布听证信息,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并制定出台《关于开展公开听证的若干规定(试行)》,在全国地市级检察院率先建立听证员库,首批入库120名法律型、专家型、社会型人才。2月2日当日,市院组织了听证员库启动仪式,将结合案情和听证拟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邀请听证员,使听证员的广泛性、中立性与专业性相结合,有助于从根源上促进息诉罢访。
“检察机关通过公开听证,延伸做好社会治理的后半篇文章。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听证员‘把脉’‘问诊’,积极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主动与行政机关磋商,听取各界意见建议,推动行业管理创新。”黄贤宏告诉记者。针对信访积案历时时间长、化解难度大的特点,有效运用公开听证方式,将案件事实、相关法律政策适用等公开,充分听取相关人士的意见,让信访人及社会公众了解案件处理过程及相关依据,不仅搭建了双方交流的平台,而且能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公平公正,是积案化解的“催化剂”,能真正解开当事人的“法结”和“心结”,推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另外,主动将司法救助融入公开听证,特别是对于因案致贫、因案增贫的当事人,检察机关主动提起司法救助,帮助解决信访人的实际困难,最大程度减少和消除对抗,推动公开听证、释法说理与司法救助案件办理的深度融合,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烦心事、揪心事。
黄贤宏表示,下一步,全市检察机关将切实抓好《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听证工作规定》的落实,将“应听尽听”纳入全市检察机关2021年“二项承诺七件实事”中,通过全市两级院检察长带头示范等措施,将检察听证作为常态化工作在全市检察机关全面覆盖,真正让听证成为提升检察机关办案质效、促进司法公开公正的重要抓手。同时,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指导作用,精心培育公开听证典型案例进行听证直播,进一步扩大检察机关影响力和公信力,走好走实一条适合宁波检察公开听证之路。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