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网上海6月22日电(记者林中明 通讯员苏双丽)“无论智能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都应该为老年人保留一些必要的传统方式,确保他们都能平等地接受社会服务。”近日,“数智”时代涉老检察公益保护研讨会在上海市静安区检察院召开,应邀前来的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区法院、民政局、交通委、卫健委,金融、养老机构相关负责人以及相关专家学者等,共同探讨落实老年人信息化无障碍的方法与路径。充分履行职责助力老年人享受“数字红利”,成为该院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专项检察。
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静安区已成为上海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去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该院公益诉讼检察官也加入了落实老年人信息化无障碍措施行列,今年1月,该院围绕老年人养老、出行、就医、消费、休闲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通过发放问卷、座谈交流、走访排查,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老年人信息化无障碍措施落实情况专项调研。
走访中检察官发现,“数智”时代的在线预约、扫码支付等极大地方便了生产生活,也提高了社会治理和服务效能,但有些老人跨不过“数字鸿沟”,无法享受“数智”时代的便利,甚至遭遇不便。特别在预约就医、养老机构使用“健康码”等“数智”应用场景,反而给老年人及家属增加了不便。
今年4月,静安区检察院分别向两家监管部门区卫健委、区民政局发出检察建议,并联合对相关单位进行约谈,相关单位立即作出改变:在医院入口和预检处安排专人对老年人进行引导、增加志愿服务人员协助老年人预约挂号、对75岁以上老人免预约并健全引导标识和公告等;一些养老机构对探视人员除出示“健康码”外,还增加了工作人员提供协助服务,通过签订承诺书、填写登记表等进入探视,解决因“数字鸿沟”带来的困扰。
在前期个别整改的基础上,该院协同区卫健委、区民政局对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养老机构老年人信息无障碍服务进行全面排查,并为15家社区卫生中心增配了凭身份证、社保卡即可查询健康码的“健康通”设备;为全区所有医疗机构配备了核酸采样信息自动采集填报设备“核验通”;要求辖区内所有养老机构落实对老年探视家属的特殊政策,由工作人员协助老年家属出示健康码、行程码或由老年家属签订承诺书、填写登记表等方式预约探视,各养老机构还在门口显眼处放置纸质承诺书、登记表等。
医疗、养老机构便老问题有了改观,老年人其他出行、消费、休闲等高频事项的权益,同样引起检察官的关注。为此,该院联合区法院、民政局、交通委、卫健委,金融、养老机构等,共同探讨了落实老年人信息化无障碍的方法与路径。区卫健委就已制定的《静安区落实“老年友善”型医疗机构工作计划》,区民政局也出台《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推进计划》,全区相关职能部门采取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相结合、普遍适用和分类推进相结合、线上服务和线下渠道相结合、解决突出问题和形成长效机制相结合的做法,落实的老年人信息无障碍措施。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