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盐南北湖建立“山·海·湖”公益诉讼创新实践基地
公益诉讼守护那山、那海、那湖
夕阳下,一望无垠的滩涂连接着大海和海岸,飞鸟在上空盘旋,在夕阳的映照下留下了美丽的剪影。“这片滩涂的景色可真美呀!”近日,浙江省海盐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再次来到澉浦镇附近海域实地回访,当看到沿海滩涂重新恢复美丽风光,检察官们感到由衷的高兴。
2019年7月,海盐县检察院检察官在走访时获知沿海滩涂核心区域存在围堰养殖线索。经调查发现,部分村民在未办理相关手续情况下,擅自占用围区滩涂养殖鱼虾蟹,搭建大棚及附属设施,养殖污水未规范处理,污染了周边海域生态环境。充分调查取证后,该院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对非法占用滩涂行为的监管力度,有效防止沿海滩涂污染情况持续发生。
同年9月,相关职能部门对非法养殖农户发放了清理通知书,督促退还所占用滩涂并恢复原状。此外,还在村民易翻越的海堤处悬挂禁止翻越告示牌。
数月后,检察官到现场跟进调查,发现情况仍不乐观。滩涂违规养殖清退后又出现了新一轮农作物种植,经初步测算,沿海滩涂被非法占用种植农作物面积约35亩,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
原来,在沿海滩涂保护问题上,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澉浦镇、秦山街道办事处三部门一直存在行业主管和属地管辖之争。海盐县检察院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分别向三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他们依法履职,建立沿海滩涂长效管理机制。为帮助理顺职责,检察机关多次走访,推动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乡镇建立上下联动、属地负责巡查的责任体系。此外,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专门制定出台了加强海域滩涂长效管理的文件。
在办案的同时,公益诉讼检察官也在思考。如能建立一个集生态修复、法治宣传、警示教育、线索举报于一体的平台,公益诉讼爱护环境、爱惜资源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就更大了吗?2020年初,海盐县检察院决定在南北湖畔创建“山·海·湖”公益诉讼创新实践基地,致力于保护海盐独有的山海湖生态环境。同时,依托该实践基地,该院开展以案释法活动,最大程度发挥基地宣教作用。
2020年7月,该院依托“山·海·湖”公益诉讼创新实践基地,在海盐南北湖举办了鱼苗放流公益守护活动。60余名学生、家长及环保志愿者将14万余尾鱼苗放流进南北湖。截至目前,海盐县检察院依托该实践基地已举办公益宣传活动3次。此外,该院还办理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76件,其中涉及野生动物资源保护5件,水资源保护49件,渔业资源保护2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3件,土地资源保护5件,矿产资源保护1件,大气污染防治7件,固体废物污染防治4件。部分案例还被挑选出来精心制作成了展板,成为以案释法素材,固定在实践基地墙壁上。
如今,“山·海·湖”公益诉讼创新实践基地已成为展示检察机关守护绿水青山的窗口,更成为检察公益诉讼守护海盐美好生态环境的标志。
持续跟踪监督追回人防易地建设费1亿余元
2017年12月,浙江省海盐县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在履职过程中发现,因该县人防部门和规划部门职能衔接不畅,2009年至2015年间,42家建设单位55个建设项目拖欠1.09亿元人防易地建设费。
“时间跨度大,涉及单位多,金额特别巨大,如何才能处理好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为有效解决人防易地建设费欠缴问题,2018年以来,海盐县检察院综合运用公益诉讼和行政检察监督职能,向有关部门发出督促履职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人防部门自我纠错,助推尽快征缴人防易地建设费。
办案过程中,该院会同人防主管部门向相关建设单位开展释法说理,成功促成部分建设单位主动缴纳易地建设费;同时,针对个别建设单位不服征缴决定提起行政诉讼的,指导人防部门通过行政征收程序追缴,并向上级院反映基层执法遇到的法律瓶颈,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堵塞国有财产流失风险漏洞。经过三年持续跟踪监督,被拖欠的人防易地建设费已全部追回。
督促款项追回只是办好人防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的“前半篇”文章。该院还努力做好“后半篇”文章,针对发现的人防领域执法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人防法治意识淡薄,人员分散、功能弱化,多头监管沦为监管真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向县委、县政府专题报送了《我县办理人防领域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情况调研分析》,从完善人防执法责任制、严格执行人防前置审批程序、加强人防执法监督等层面提出依法行政意见建议,并提出加大人防宣传教育力度、推动全社会树立人防法治意识,严格依法履职、推动人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尊重客观事实、审慎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三点建议,人防部门据此制定了专项整改方案并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
推动建立家禽屠宰点 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现在海盐有了自己的家禽屠宰点,我们再也不用大老远到周边县宰杀家禽了。”近日,浙江省海盐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干警到该县首家家禽屠宰点实地走访查看时,前来屠宰鸡鸭的家禽养殖户老张高兴地说。
2021年初,该院接到群众举报,反映购买的鸡鸭没有动物检疫合格证等标志。收到线索后,该院迅速组织干警到多家农贸市场实地走访调查。
检察官发现,农贸市场上存在鸡鸭满膛销售、“一证两标”缺失等违规现象。未经检验检疫的家禽上市交易,容易引起传染病传播,给群众身体健康带来安全隐患。此外,部分养殖户私设屠宰点,私自屠宰未经检疫的鸡鸭,并将产生的污水直接排入周边田地,既存在重大食品安全隐患,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随后,该院分别向主管部门和属地乡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积极履职。收到检察建议后,主管部门于3月11日开展了鸡鸭私屠滥宰违法行为整治专项行动,对全县13个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禽肉销售情况进行摸排,依法处理未落实“一证两标”商贩,确保家禽产品质量安全。
为彻底解决鸡鸭屠宰环境污染、无证贩卖家禽情况,在制发检察建议的同时,该院还主动与县农业农村局沟通协调,建议其积极规划县家禽屠宰点事宜,力争尽快促成家禽屠宰点规范运行。经两单位协同推动,海盐县首家家禽屠宰点目前已正式投入运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今后,我们将继续依法履行公益诉讼监督职能,与有关部门建立长效联络沟通机制,密切关注家禽食品安全,通过常态化监督机制,共同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深入推进法治宣传,向社会公众普及销售未经检疫合格肉类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从源头减少私屠滥宰行为,切实筑牢食品安全的“篱笆”。
检察官对充电设施建设情况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
充电设施安全隐患正在消除
“现在找充电桩比以前方便多了,燃油车占用车位现象少多了……”“充电枪随意扔在地上的情况没有了……”近日,浙江省海盐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来到盐平春晓苑小区附近,对县域内充电设施建设情况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附近居民热情地向检察官介绍着。
2020年底,该院公益诉讼部门在走访调查时,不少群众反映充电桩维护不到位、燃油车占用新能源汽车充电车位、充电桩防火安全间距不合理等情况。
调查核实后,该院立即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对全县范围内的充电桩展开排查,及时处置防火安全间距不合规充电桩。今年4月,该院召开涉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全领域行政公益诉讼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该领域相关学者、相关职能部门代表及部分新能源汽车用户参加。会上,与会人员就现存新能源充电桩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包括充电设施审批、备案、验收、安全检查等具体职责划分和相应法律论证,并就相关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同时提出整改方案和具体措施。
会后,海盐县政府组织召开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体系专题会议,成立由县发改局、经信局、公安局、住建局等27家单位组成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领导小组,明确发改局牵头开展联合整改。
整改期间,相关职能部门对全县充电桩位置、数量、使用状况等开展摸底调查,对发现的4处停车场及其他场地充电设施未进行消防验收等情况,及时进行拆除或切断电源。同时,督促充电设施建设运营企业加强充电设施消防器材、消防标识管理。此外,还利用社区微型消防站等发布各种消防安全隐患、新能源汽车充电着火自救视频等,并联合村志愿队、网格员等入户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讲。
“检察机关及时制发检察建议,召开听证会厘清部门职责,有效推动了充电设施安全隐患整改工作有序、稳步推进。”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海盐县还将出台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实施细则及审批办法,更加细化各部门职能分工,并对充电设施开展常态化巡查。
公益诉讼助力国有土地出让领域治理
“三年来,海盐县检察院多次协同我局开展土地出让金催缴工作,我们还联合对欠缴企业开展了约谈,累计追回土地出让金9.2亿元……”近日,浙江省海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分管局长在与海盐县检察院交流座谈时说道。
房地产拉动经济发展的背后,企业欠缴土地出让金也成为普遍现象,严重影响国家对土地出让收入的支配。为充分发挥公益诉讼在国有土地出让领域的职能作用,2019年4月,海盐县检察院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设立了检察官办公室,主动将公益诉讼检察监督嵌入国有土地出让领域执法监督。双方还建立了自然资源领域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联动机制,对执法信息互通交流等工作举措作出详细规定,通过深化司法、执法信息共享,定期或不定期通报行政检察监督及行政执法情况,共同推进自然资源领域公益诉讼监管工作。
同年9月29日,该院围绕国有土地出让领域土地出让金欠缴、未批先建等常见违法行为,协同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国有土地出让领域专项监督,集中督查全县18个在建房地产开发项目,通过无人机等设备对项目在建情况进行拍照、摄像固定证据,并全面调阅涉案项目国有土地出让合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情况和土地出让金缴纳情况,发现4家房地产公司在未全额缴清土地出让金、没有取得《建设用地批准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情况下擅自动工建设,涉及土地出让金共3.7亿元,涉违法使用国有土地面积200余亩。
同年11月,检察机关向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对涉案企业欠缴土地出让金和违法使用国有土地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并完善企业违法使用土地法律责任告知内容,同时开展行业整顿,不断健全土地市场诚信体系。因涉案金额巨大,检察机关持续关注案件进展,并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共同研商追缴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同时,深入企业开展法治宣讲,多次与企业主面对面释法说理,详细阐明拖欠土地出让金的不良后果,询问实际困难。至2020年2月,4家房地产公司缴清了土地出让金,且办理了用地许可。
为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监督目标,该院还督促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进一步完善法律责任告知程序,协同该局拟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利义务告知书》,明确企业违法将承担的法律责任,并建议该局在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时同步送达,充分发挥事先违法风险提示作用。同时,注重在服务“六稳”“六保”大局中谋划部署,协同该局分别对涉案企业进行约谈,在充分释法说理基础上,逐案摸排企业经营现状,寻找破解办法,“一企一策”制订解决方案,有效避免涉事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带来更大社会风险,切实保障用地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保障县域土地市场阳光、诚信、守信运行。
检察官乘船下海岛走访调查
检察官借助无人机对秸秆焚烧情况进行巡航检查
一份检察建议推进秸秆焚烧治理
“今年麦子收割后,田里再也没了私自焚烧的情况……”近日,浙江省海盐县检察院检察官对此前办理的秸秆焚烧污染环境案实地回访时,沈荡镇政府农业农村办工作人员如是说。
“检察建议落实到位了!”这次回访也让检察官朱立宏心里踏实下来。
去年12月,该院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在摸查线索时发现,有村民在农田里焚烧秸秆。检察官走访调查后了解到,该现象并非单一个例,村民一般将焚烧秸秆的灰当作钾肥,以此增加土壤肥力。
据了解,海盐县去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相关责任部门对秸秆焚烧问题一直很关注,但由于执法力量有限,监管存在薄弱环节,村民在农田焚烧秸秆现象时有发生。
“原始焚烧处理方式不仅不环保,也不安全,若引发火灾,后果更是不堪设想。”该院立即向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行环境污染防治监督职责,真正消除监管盲区。
接到检察建议后,综合行政执法局立即指派专人督促整改。同时举一反三,对相关问题开展拉网式巡查,加大对高速公路等重要道路沿线、重点区域和秸秆收割高峰时段的巡查力度,确保责任到人。同时,多维度开展普法,向村民宣传秸秆焚烧的危害,并利用“天眼”、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截至目前,已组织秸秆焚烧执法巡查30余次,依法查处秸秆焚烧行为7起。
海盐县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院将持续跟踪监督,与相关部门紧密协作,积极倡导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助力碳中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力量。
台风过境,海盐的古树还好吗
“我们给古树穿上‘雨衣’,雨水就再也不会灌进树洞了。”近日,浙江省海盐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干警对问题古树修复情况进行回访时发现,两名园艺工人正在为一株有着124年树龄的楸树做护理“手术”——先对树洞内部进行清理,再给树洞钉上板条,完全封闭后再贴上仿真树皮。
今年5月,该院接到群众反映,县城花园弄西街口有一颗百年古楸树,没有护栏保护,树木随时有被车辆碰撞的危险。接到线索后,检察官调查走访发现,这棵楸树周围的保护设施老化严重,护栏铁链生锈断裂,树干上还有明显被撞击过的痕迹。
类似的古树还有吗?它们的“健康”状况如何?该院立即从古树保护主管部门调取了全县古树名木目录,随即开展古树名木公益诉讼监督专项行动,对目录上的古树现场巡查“体检”,足迹遍布全县9个乡镇(街道)山区。经现场勘查,绝大多数古树保护情况良好,但仍有部分古树未得到有效保护,有些保护设施老化、护栏铁链生锈断裂,有的护栏内堆有大量杂物。其中,某小学内一棵124年树龄的楸树生长情况堪忧,因遭受过雷击树枝断裂,树干内出现了树洞,长势衰弱。
经了解,海盐县早在2018年就完成了古树名木挂牌工作,并为县内104棵古树确定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负责关注古树生长状况,上报病虫害等异常情况。部分古树出现问题,归根到底是监护职责没有落实到位。
5月21日,海盐县检察院向古树保护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及时对照古树保护问题清单逐棵整改,并加强辖区古树名木日常保护,落实好监管职责。
收到检察建议后,古树保护主管部门迅速行动,目前已对古树名木进行整改,规范了标注及挂牌;还制定了“一树一策”保护方案,为每株患病古树开出不同护理“处方”。其中,对保护设施老旧,日常无人看护,部分古树出现树洞等情况,督促有关部门进行整理和修复,同时还明确了古树养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定期开展养护、检查巡查等职责。
古树防护措施做全了,但能扛过台风“烟花”带来的大风大雨吗?7月30日,检察官对此前走访的部分问题古树进行回访。“古树护理行动开展得很及时,这几天的风雨对古树没有影响。”看到树木安然无恙,检察官心中的石头也落地了。
本版文稿统筹:魏洁萍 翁芳洁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