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网讯(通讯员张梦迪)近日,陕西省三原县检察院干警积极投身文化“寻保传”活动,近距离走近古龙桥,以触摸历史的温度,探寻中华文明密码。
三原县清河之上,有一座古朴的明代建筑——古龙桥。它始建于明万历19年(1591),迄今400余年,桥长110米,桥面长50余米、宽10余米,整体为石质结构,桥身呈三孔拱形构造,桥面石条用铁钳紧密连接。两侧护栏上,历史故事、花木草石、珍禽异兽等浮雕栩栩如生,诉说着往昔的岁月。这座凝聚古人智慧的桥梁,建造耗时长达12年。建成后,虽历经多次暴雨洪水的冲击,如万历44年那场凶猛的洪水,桥面被淹没,两侧商铺被冲毁,可古龙桥依旧坚如磐石,直至今日仍发挥着重要作用,生动展现出古人对力学原理的精妙运用,也彰显了精益求精、严格把控工程质量的工匠精神。
检察干警在走访文物管理部门时了解到,古龙桥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1982年、1985年曾进行过修复与加固工作,主要针对桥体裂缝、风化石材进行处理,并加固了桥墩。如今,为进一步加强保护,在保持石桥主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将桥两边的护坡、东西护坡两侧及坡头各向外延伸10米划定为保护区。文管所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承担起日常管理职责,负责清理垃圾、疏通排水孔等工作,并定期开展巡查。
在本次文化“寻保传”活动中,三原县检察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对古龙桥保护情况展开全面细致的现场勘查,重点排查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严查是否存在违规工程建设、排放污水、存储危险物品等危害文物安全的行为,以及有无故意损坏文物的现象。经勘查,发现部分区域存在保护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三原县检察院迅速行动,依法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落实文物保护制度。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整改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日常巡查机制,加大对保护区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在检察院与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为古龙桥的长久保护筑牢了坚实防线,让这座古老的桥梁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光彩。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