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检察>>基层快讯

我的朋友圈

时间:2025-05-14 09:31:31  作者: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沙洲

“初夏的风在这里似乎格外温柔。”时隔一个月,我再次站在这座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石拱桥上,看着桥下河水清澈、鸭群畅游,不由这样感叹。一个月前,我们检察公益诉讼团队开展文化“寻保传”专项寻访活动,发现这座虽远在深山,但处在安康通往长安及子午道的必经之路上的古桥,桥体一些石缝中生长着苔藓与植物,桥下河流漂浮的生活垃圾堆积在桥墩处。我们和周边群众交流,他们对这座古桥爱得深沉,只是不知道该怎么保护。我们立即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文保专业力量参与,推动桥体安全隐患消除与周边环境整改。如今,古桥重新焕发光彩,来来往往的人们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沙洲:陕西省镇安县检察院 柯娟)

@行舟

刚整理完张钦铭的司法救助台账,我的指尖还停在“76.5万元”这个数字上。这位年过半百的检察官,7年进村入户285次,一次次释法说理,一场场心理疏导,把35笔司法救助金送到最需要的人手里。最让人难忘的是被救助人小周,母亲突遭车祸致残,学业濒临中断,是张钦铭两周内协调落实司法救助金,托住了她摇摇欲坠的求学梦。如今,小周已经完成学业成为一名医生,在医疗一线救死扶伤。“百姓屋檐下的难题,就是我们的必答题。”这是张钦铭的信念,也是我的。

(@行舟: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检察院 罗鹏)

@沙发土豆

朋友问我检察官助理每天都忙点啥,我回答写报告、装订、整卷。“都是些小事啊。”是小事没错,但我知道,把每件“小事”抠细了,就是为办好案件打地基。我们的日常就像永不停歇的加减法,加的是对细节的斤斤计较,减的是对办案盲区的妥协。我们把冰冷的数据变成老百姓能掐会算的清楚账,把复杂的司法流程变成他们听得懂、信得过的明白话。真正的检察担当,是既能在法律条文里抽丝剥茧,也能在当事人眼中看见悲喜,既是证据链上的精密齿轮,也是法治长河里的温暖微光。

(@沙发土豆: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检察院 崔琳)

[责任编辑:杨晓]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