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网成都5月31日电(记者傅鉴 通讯员韩婷 万军 摄)5月31日,四川省成都市检察院在金牛区检察院举办“检察开放日暨新闻发布会活动”。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杨春禧通报了全市未检工作情况,并发布了5起成都未检典型案例,充分展现了成都市检察机关未检品牌建设、工作成绩及效果。据悉,目前,成都市检察机关已构建出全面、全程、立体化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系。
加大司法保护构建立体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系
2017年以来,成都市检察机关对涉罪未成年人不批捕逮捕463人,不起诉48人,附条件不起诉217人,对157名被捕涉罪未成年人经羁押必要性审查后依法变更强制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活动587人次,协调有关单位帮助解决继续学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就业等实际困难76人次;向30名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司法救助,发放救助金52.27万元,邀请心理专家开展心理疏导153人次,通知提供法律援助642人次。
“通过深入开展强制亲职教育、积极健全异地协作机制、致力构建未成年人帮教(观护)基地、深度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市检察机关不断加大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力度,牵头并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共同构建出全面、全程、立体化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系。”杨春禧在会上说。
其中,亲职教育经过2年多时间的打磨,已形成独特的“成都模式”。自2016年以来,成都市检察机关在锦江、新都、崇州、彭州等基层院工作积极试点亲职教育工作,形成了亲职教育“成都模式”,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强制亲职教育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强制亲职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亲职教育在成都的成功,引来了全省检察机关的瞩目。据悉,今年5月25日省检察院在成都市召开现场会,正式部署在全省推广亲职教育“成都模式”。“亲职教育的全省推广,不仅是对‘成都模式’的肯定,更是对全省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提升。”杨春禧说。
积极申报试点逐步实现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高检院决定从2018年1月至12月,在全国部分地区检察机关开展为期一年的未成年人刑事执行检察、民事行政检察业务统一集中办理试点工作。成都市人民检察院经过积极申报,成功成为试点单位之一。“我们积极申报并开展该项试点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以刑事执行检察、民事行政检察业务为实现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大保护、全覆盖”格局的切入点,以不断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为破解不平衡不充分未检工作发展现状的重要抓手,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最大限度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逐步将保护的触角延伸至刑事、民事、行政等各方面,不断加快专业化、规范化、一体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对未成年人全面综合的司法保护。”杨春禧说。
作为试点单位之一,成都市检察机关准备从如下几个方面重点开展试点工作:一是开展捕后继续羁押必要性审查,积极探索捕后跟踪帮教与羁押必要性审查有机结合的新途径;二是开展对涉罪未成年人集中关押场所监管活动监督,积极探索监督、维权、帮教一体化的新机制;三是开展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活动监督,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社区矫正机制;四是开展监护缺失和监护侵害行为监督,积极探索建立家庭监护国家适当干预机制;五是积极探索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等领域侵害众多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办理机制,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六是开展家事审判监督,充分履行涉未诉讼法律监督职能。
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对因监护侵权、监护缺失的案件支持起诉3件,提出检察建议9份;针对侵害众多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情形进行监督2件;对少管所、看守所、社区矫正开展检察监督工作参与帮教61人次;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52件62人。
严厉打击性侵着力构建完善类案办理机制
近年来,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依法严厉打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切实加大对未成年被害人的预防保护力度,全市检察机关着力构建和完善类案的办理机制,一方面严厉打击性侵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对未成年被害人坚持司法救助与精准关怀相结合。
据悉,今年,成都市检察院正着手制定“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办案指引”,积极争取与公安、法院等有关部门会商达成共识,以进一步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强化对未成年被害人司法保护。
“主要有以下三个值得关注的方面:一是坚持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讯问询问同步录音录像,依法从严从快打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二是探索建立办案、救助同步进行的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办案救助机制,推动加强未成年被害人的心理干预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完善司法救助、社会救助、法律援助“三位一体”的综合救助保护体系。三是结合办案实践,探索建立性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信息库与入职查询机制,保持对负有监护、教育等特殊职责的人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态势。”杨春禧告诉记者。
携手社会机构构建未检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建设
少年司法工作离不开社会大众的积极参与,成都市未检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合适成年人参与、社会调查、帮教考察、心理疏导与心理矫正,社会力量的参与基本能够满足执法办案的需要。目前,我们正在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检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充分整合资源,完善机制保障。”杨春禧说。目前,全市观护帮教基地已近20个,为外来涉罪未成年人创造观护条件、提供职业技能和工作机会。
会上,杨春禧介绍,成都未检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建设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在于加强资源整合与资源共享,强化保障,以破解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难题。一是加强统筹,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全市“合适成年人库”、“社会调查员库”、“心理咨询师库”,在全市范围内择优挂牌“成都市检察机关涉罪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统筹全市检察机关的社会支持需求与社会支持力量;二是建立社会支持服务评估激励机制,通过社会支持个案评估、优秀个案评选等激励手段,提升社会力量的参与热情与投入度;三是科学测算社会支持服务成本,制定全市统一的经费承担标准,完善经费保障,确保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均衡开展;四是借助“智慧未检”平台打造,实现社会支持需求与服务的无缝对接,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