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检察>>检察资讯

青海:部署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自查活动

时间:2019-05-28 16:15:00  作者:李维 王丽坤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正义网西宁5月28日电(记者李维 通讯员王丽坤)近日,为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开展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回头看”专项活动要求,青海省检察机关聚焦“锲而不舍推动解决公益受损问题,规范检察办案活动,提升监督能力水平”目标任务,坚持以树立正确司法理念为先导、以发现解决突出问题为关键、以提升办案质量效果为目标,在全省检察机关部署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自查活动。通过明确检查重点、强化压力传导、实地走访查看、查阅工作台账等方式,对2018年向行政机关发出的全部诉前检察建议和向法院提起的公益诉讼案件逐案、逐卷、逐项开展“回头看”。

  青海省院检察长强调“要通过扎实开展‘回头看’专项活动切实提升办案质量,提高规范司法水平,积极促进依法行政”。通过召开党组会、专题会议等形式,全省各级院学习贯彻最高检专项活动部署要求,统一思想认识,提升政治站位,切实把专项活动作为发现规律、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的“有力抓手”,作为检验检察办案活动、考核监督能力水平的“全面体检”。坚持把专项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紧抓好,全省各级院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健全压力传导机制,积极构建“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领导协同抓、检察干警抓落实”的工作格局。5月下旬,省院组成由副检察长、检委会专职委员带队的4个专项活动督导检查组分赴各市州,采取查阅案卷、察看现场、走访群众等多种方式,对各市州院和基层院专项活动进展情况开展专项督导,达到了查漏补缺、纠建并举、强化整改、推动落实的效果。

  拓展活动内容,提升工作实效。全省检察机关以省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公益诉讼检察专项报告和“回头看”专项活动为契机,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典型案例、发送公益短信、制作宣传短片等多种形式,积极传递公益诉讼检察资讯,特别是省院在开展专项督导期间,协调推进检察公共关系建设,由省院第七检察部业务骨干组成宣讲团,举办公益诉讼检察专题宣讲活动,积极向海西、海北等市州党政机关及工作人员大力传播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切实推动依法行政,取得较好实效。全省各级院坚持把“回头看”作为推动司法办案“向前进”的有力助推,通过加大线索摸排力度、拓宽案件来源渠道、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等多种方式,持续加大办案力度,案件线索数量和立案数量分别同比增长3.4倍和7.8倍。同时,全省各级院紧密结合“回头看”,集中开展办案攻坚、持续提升办案质效,西宁市院切实加强与人防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与工作沟通,督促房地产开发企业补缴人防易地建设费三千余万元。海东市院积极开展检察建议公开宣告送达工作,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媒体见证检察建议宣告和释法说理,助推增强检察机关刚性监督与检察建议精准落实。海西州院部署开展“发挥检察公益最大功效,保护海西脆弱生态植被”专项活动,重点加大锁阳、沙葱等野生植物黄金生长期采掘等违法行为,向森林公安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公安机关对涉案人员采取行政处罚措施,切实维护“聚宝盆”脆弱生态环境。海南州贵德县院持续加大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办案力度,依法办理了青海首例判决被告支付十倍惩罚性赔偿金的食品安全领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海北州院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祁连山国家公园园区、青海湖自然保护区,重点了解各县对中央第七环保督察组反馈的生态保护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实地查看有关区域生态修复治理进展。黄南州院聚焦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针对同仁县扎毛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江龙饮用水备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域内违规开发建设旅游项目,泽库县夏德日水源地生活垃圾、废水未集中收集处置,水源保护标识尚未规范设置等问题,及时发出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对在水源保护区内违规开发建设的旅游项目进行全部拆除。果洛州院部署开展“捍卫英烈尊严”公益诉讼专项活动,通过认真办理英烈保护领域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保护英烈权益不受侵犯,积极促进依法行政。玉树州玉树市院加大对白唇鹿等“三江源”特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司法保护力度,三名刑事被告人在人民法院宣告判决后当庭缴纳民事公益损害赔偿金10万元。

  

[责任编辑:马志为]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