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健(左一)
自从24年前进入山东省邹城市检察院那天起,宋健就在心里默默立下誓言——要以深厚的理论知识及业务知识为自己的武器,始终牢记“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办好每一件案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以无愧法律赋予的权力和人民寄予的重托。他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
参加检察工作以来,宋健先后在反贪、反渎部门工作,现任邹城市院反渎职侵权局侦查一科科长。20多年来,他逐步从一名普通干警成长为办案骨干,业务专家,并被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先后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优秀侦查能手”、“全国优秀侦查员”、“山东省优秀检察官”、“山东省检察机关优秀侦查员”,主办的多起案件被山东省检察院、济宁市检察院评为“精品”案件。
炼就“法眼”,让犯罪无处遁形
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渎职侵权犯罪是职务犯罪,也是智能型犯罪,因其主体的特殊性而具有高学历、高智商、社会地位较高等特点。查办这类犯罪不仅要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还要和犯罪嫌疑人、证人斗智斗勇。每一起案件的侦破都凝聚着所有办案检察官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多年查办案件的经验,使宋健练就了一身敢于碰硬、善于攻坚的本领。他常说:办案子,我既不看僧面也不看佛面,用的是“法眼”,看的是法律的尊严。
那是5年前的初春,邹城市某局工作人员王某,通过虚假注册合作社及养殖场套取国家补贴资金,养殖户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严重影响了国家惠民补贴政策落实,也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宋健接到任务后,立即介入调查,但由于该案涉案人员王某已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较强的反侦查意识,案件一时无从入手。宋健经过再三的考虑,采取对相关赃证入手细致审查的同时,接触被调查对象王某,查找破绽,突破案件。王某到案后,拒不交代犯罪事实,一口咬定自己“无责任”“无问题”,不时对宋健及其他办案人员进行言语威胁恐吓。调查一度陷入僵局,案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面对重重压力,宋健没有乱阵脚。他和办案人员深入研究了有关台账,发现台账上同一年内享受生猪奖励资金的不同养殖户联系方式,登记为同一个手机号码,从而以此为突破口,一举突破犯罪嫌疑人王某心理防线。最终查明王某为套取生猪奖励资金,虚假注册合作社,虚列养猪场给国家造成90.8万元损失、贪污94.1万元的犯罪事实。以无懈可击的证据链条,揭开了王某为套取国家补贴资金而为其量身定制的伪装,依法受到了惩处。在此基础上,宋健和同事们顺藤摸瓜,一举突破了某镇畜牧兽医站原站长吴某滥用职权、贪污案。
心向“众生”,尊重人权立公信
法律是刚性的,办案是有温度的。既要让犯罪嫌疑人更好的认罪服法,也要充分体现法律的保障人权理念,宋健十分注重犯罪嫌疑人的正当权利,维护他们的合法利益,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公正。
两年前初春,宋健主办了邹城市某局工作人员高某滥用职权、受贿案。经审查后,发现高某并不涉嫌滥用职权。其兼职的济宁某公司(邹城分站),只要有山东省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计量认证书》,就能进行热功性能检测,不需要山东省新型墙材建筑节能技术产品《认定证书》。宋建认为,办案必须查清事实,维护犯罪嫌疑人的正当权利。随后,他带领办案人员不嫌繁琐,不计辛苦,多次到省市相关职能部门查找有关资料,并与有关人员及专家座谈,掌握了大量事实证据,认为不宜认定滥用职权。此举深深感化了犯罪嫌疑人高某,怀着内疚和感激,高某主动交代了受贿的全部犯罪事实,并协助检察机关追缴了全部犯罪所得。在法庭审理期间,他对于自已的犯罪事实,全部予以认可,没有丝毫辩解。当庭表示服判。通过办案既取得了法律效果,又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铸身“金钢”,严遵检察职业操守
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毫无疑问,心中失去名节操守,办案就会失去法度。作为身处侦查一线的检察官,宋健经常说: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谁都有三亲六故,思想稍有松懈,把持不住自已,很容易就会从执法者变为违法者,甚至或从检察官蜕变为腐败分子。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条,严守纪律,保持定力,时刻用法律天平称量自己的灵魂。在法与权、法与情、法与利的权衡碰撞中他永远选择前者。
2016年深秋,在查办一起滥用职权、受贿案中,犯罪嫌疑人田某恰是宋健要好同学的亲戚。虽说是同学,但他俩之间胜似亲兄弟,各自成家后时常走动,两家关系非常密切。田某的亲戚在得知他被检察机关刑事拘留后,了解到该案是宋健主办,便信心十足地向田某家里人打包票:“宋健是我的同学,能有什么事?”宋健的这个同学先是三番五次打电话为田某某求情,让他高台贵手放田某某一马,被宋健拒绝后,遂带着“礼品”来到宋健家中,提出能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宋健明确表态绝不会冤枉任何人,更不会徇私枉法,将同学和礼品统统推出门外。最终田某被法院以玩忽职守罪、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宋健也从此“得罪”了这位同学,两人至今形同陌路。
20多年的辛勤付出,宋健收获了很多荣誉和掌声。作为一名检察官,他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尽职尽责地在反渎侵权战场上书写着忠诚,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闪光的人生。(文\记者卢金增 通讯员许胜君)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